雖然產生膠輥機械波的原因比較復雜并屬多因素,但只要認真加以分析與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精心管理,完全可以將膠輥機械波降到最低限度。
1,機械波成因
產生機械波的主要因素:一是由羅拉在牽伸過程中引起的;二是由膠輥在牽伸過程中引起的。我公司各紡部分廠,近期更換使用了大量的進口羅拉和國產某羅拉,使7 cm~8 cm的羅拉機械波基本消除。但是,由膠輥引起的機械波卻時有發生,防不勝防。所以,這一突出的技術問題是急待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2,膠輥機械波的形態特征
機械波是由于機械的周期運轉,機械缺陷因素在牽伸過程中表現為有規律性的周期變化,造成紗條不勻呈有規律性變化的現象。但作為彈性體的膠輥,它所包含的技術因素除有直接傳遞的徑跳因素、圓周形變的應力差異因素、膠輥軸承的不良傳導因素等,同時包含著圓周表面的摩擦因素。因此,它所涉及的技術因素比較廣泛。
在烏斯特條干儀的波譜圖上,機械波的基本波形為許多凸起長條形的平滑曲線,當某波長是處于偶發性高聳(波幅)時為有害機械波。對照波譜圖的波長、波形及不勻率曲線形態基本可判斷出產生故障的機械零部件。細紗前膠輥引起的紗條周期不勻的間隔長度為波長,一般為8 cm~10 cm機械波。
3,產生膠輥機械波的主要原因
(1)套制與壓圓
膠輥的套制和壓圓整形工作特別重要,對降低成紗條干CV值、條干管間CV值,尤其是對膠輥機械波的產生影響較大。如單層膠輥套差過大,造成壓圓不到位,圓周應力差異大,既影響條干水平,又造成管間CV值高,同時也容易產生膠輥機械波。雙層膠輥雖然圓周應力集中在內層上,但由于壓圓不佳,在運轉過程中還是釋放在外層紡紗膠管上。另外,套制雙層和鋁襯膠管稍有不慎,造成膠管內壁某一局部損傷或破損物殘留在膠管與鐵殼之間,在運轉中也會造成有規律的應力不勻而產生膠輥機械波。
(2)鐵殼及膠管的驗收
鐵殼間隙過大或缺油、晃動等極易造成機械波或牽伸波,但波幅在0.5 cm以下。而因鐵殼間隙過小,上車運轉發熱打頓,或因間隙過小套上鋁襯膠管造成運轉不靈活也易產生機械波。雙層膠管內外層部分脫膠,鋁襯膠管不圓整,膠管表層分布有氣孔及硬度不均勻都容易產生機械波。
(3)磨礪夾具
磨礪時夾具軋輥偏心或頂針不同心,而精磨后的膠輥偏心超過標準,就會有明顯的膠輥機械波產生。
(4)表面涂料處理與紫外線光照
膠輥的表面處理是制作中最關鍵的工序,也是最容易導致膠輥機械波產生的工序。板涂如此,筆涂也如此,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膠管表面密度不均勻,對涂料和紫外線吸收不均勻;二是手法不正確。這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膠輥表面摩擦因數不均勻,膠輥手感不光潔,生產中產生膠輥機械波。紫外線光照機光照膠輥時,如不注意將膠輥掛在出口處使得膠輥靜止地接受光照,則會使膠輥表面摩擦因數不均勻,產生膠輥機械波,嚴重的波幅達3 cm以上。這些情況在涂料配比較大或光照時間較短時反映更為突出,更為明顯。另外,人們容易忽視的一個情況就是備用膠輥長時間放置,上層表面膠輥朝陽光和日光燈燈光的一面與另一面的顏色不一致,實際上是受燈光和陽光照射后,膠輥表面摩擦因數不均勻,就會產生膠輥機械波。
(5)油污和棉蠟
膠輥表面有油污或者有棉蠟而且分布不均勻,也會使紗條產生膠輥機械波。實際工作中,我們經過活鑒定儀檢查后的合格膠輥上車后出現了膠輥機械波,經仔細觀察,發現表面有油,洗干凈后再做試驗,機械波消失。原來該錠因羅拉機械波換用了新羅拉,而羅拉殘留油污未清除干凈,污染了膠輥表面。造成膠輥表面摩擦因數不勻。膠輥表面有棉蠟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
(6)品種結構
所紡品種對出現膠輥機械波有很大關聯。從各分廠統計看,精梳紗膠輥機械波是普梳紗的2倍,滌棉混紡紗比普梳紗出現的幾率高出50%,細特化纖出現的概率更高。這主要是與牽伸力有關,同時與纖維的排序有關。
(7)運轉操作
細紗運轉擋車工目前看臺達12臺左右,如果巡回不及時,就會造成纏羅拉或繞膠輥而使膠輥損壞。如不及時、正確處理,就會產生膠輥機械波。一是膠輥被絞變形未更換,重新生頭紡紗,該錠出現機械波;二是膠輥一端斷頭纏繞,另一端仍在繼續紡紗,則所紡的紗也會出現膠輥機械波,這在紡氨綸包芯紗時更為突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氨綸絲纏繞羅拉(不在紡紗動程范圍中),但擋車工沒有處理干凈,仍接頭紡紗,經抽樣檢測也有膠輥機械波。
4,膠輥機械波的預防措施
(1)強化管理
膠輥機械波對布面實物質量危害大,給膠輥管理人員造成了很大壓力。要預防膠輥機械波的產生,既有膠管廠和軸承廠如何解決好膠管和鐵殼的質量問題,又要求運轉班加強巡回檢查,提高質量意識,發現膠輥和羅拉纏繞及時更換膠輥,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膠輥間所有成員要樹立為質量服務、為生產一線服務的意識,嚴格把關,精工細作,強化管理,跟蹤服務,對預防和減少膠輥機械波是非常有效的。
(2)嚴格質量把關
單層膠管及其他結構形式的膠管進廠后一定要嚴格按照丁腈膠管驗收技術標準,檢驗膠管型號是否正確,幾何尺寸是否達標,表面色澤是否一致,硬度是否均勻,彈性是否良好,有無裂傷與脫層,膠管壁厚(含內層壁厚)是否均勻,膠管口是否平整,鋁管的圓整度是否良好,包裝要求及生產日期是否符合要求。套制膠輥前,無論新舊鐵殼都應按上羅拉軸承驗收技術標準,認真檢查,剔除不合格品。新鐵殼不能一味要求無間隙,適當的問隙可以防止套鋁襯膠管時不被卡死,同時運轉發熱后也不會打頓。鐵殼密封帽不要隨意打開,以免雜質進入卡住而不能運轉。尤其是套制雙層和鋁襯膠管時,密封帽一定要蓋好后才能套制,防止膠屑和鋁屑掉到軸承里。
(3)精工細作
嚴格按照操作法制作膠輥。無論套制、壓圓、粗磨、精磨及表面處理等都要嚴格按全國膠輥膠圈專業組制定的《膠輥間工作法》進行制作、管理。同時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套制單層或雙層膠管時套差不宜過大,建議套差在1 mm為好,壓圓后固化24 h以上。要求兩次壓圓,尤其是雙層膠管更應在粗磨之后進行第二次壓圓。粗、精磨膠輥盡可能用無芯磨夾具,避免使用頂針或軋輥式夾緊工具磨礪。上涂料采用筆涂,做到勤沾少沾;手法要均勻一致。光照膠輥時要禁止膠輥懸掛在光照機出口處被二次定面光照。所有磨礪、表面處理過的膠輥上車前要進行活鑒定,對膠輥表面手感摩擦不均勻的膠輥一律剔下,防止上車。所有經檢查待上車的膠輥均要用布蓋好或存放在暗室里,避免陽光和燈光的直接照射。
(4)緊密配合
細紗機在平車、更換羅拉及羅拉頸軸加油時,一定要將羅拉軸承油污清除干凈,平時檢修工要經常檢查前膠輥與集棉器是否吸附,前膠輥與上膠圈開檔是否過小而使集棉器頂住膠輥。細紗機設備完好,可以減少膠輥機械波出現的機會。
不同品種的工藝要配套。“三項”基礎管理中,工藝是關鍵,在紡滌棉品種和細特化纖及精梳細號紗時如何防止膠輥機械波,工藝上有很大的潛力。為了改善纖維的排序,減少纖維之間的牽伸力,粗紗、細紗的前、中羅拉隔距適當加大,另外搖架的壓力適當加重。
(5)加強崗位責任
齊抓共管,防微杜漸。在目前各紡織企業減少用工,增加擋車工看臺數的情況下必然給專件尤其是膠輥的管理增加難度。一方面常日班修機工、膠輥間人員要加強車上的檢查力度,同時空調工要勤跑巡回,對于紡紗困難的區域要及時調節好溫濕度;更重要的是運轉班的擋車工、落紗工、檢查工、修機工在跑巡回時注意留心,發現繞膠輥、繞羅拉要立即將膠輥換掉,特別是氨綸絲繞羅拉后一定要將氨綸絲清除干凈,再將膠輥換掉才能生頭。對于膠輥一頭纏繞另一頭仍在紡紗的管紗,要及時拔出作為疵點紗處理。
綜上所示,膠輥機械波對成紗質量危害大,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軸承廠及橡膠廠要不斷探索,研究新工藝,提高軸承和膠管的質量,膠輥間人員更應提高制作水平,加強機下和機上膠輥質量把關,運轉擋車工跑巡回時及時正確處理纏繞羅拉、膠輥問題。通過群防群治,共同把關,減少和消除膠輥機械波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