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外商表示,可以預見,到9月份新棉上市前,100萬噸拋儲目標能否成功競拍50萬噸值得商榷,中國政府為了加快“去庫存”,不排除7-9月份大幅下調拋儲競賣底價、國儲棉與棉花進口配額按一定比例“捆綁”等等措施。部分進口商表示,最初傳言拋儲20萬噸2011年度收購轉國儲的外棉,但沒想到政府先拋出2012年度外棉,從等級、品質和其它可紡性指標來看,對港口“寄售”棉、已清關美棉、巴西棉、西非棉的沖擊或比較大;雖然拋儲價高于港口現貨400-500元/噸,但不受棉花進口配限制且重新公檢,再加上相對目前港口2014/15年度美棉而言,國儲棉“一致性”和幾乎不“虧重”也對棉紡織廠、貿易商有較大吸引力。
某大型棉商表示,雖然從USDA公布的出口數據看,美棉已完成本年度預測出口量110%左右,但有一定比例美棉是國際棉商、出口商海外公司、辦事處的“自營”部分,中國拋儲對港口現貨而言較大利空;再加上棉花進口配額使用率已超過60%,因此有現貨待售的棉商短期“解套”比較困難;而已經轉向主要銷售2015/16年度美棉、2015年度澳棉的外商則表現相對樂觀,中國拋儲有利于ICE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