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服富有圖案印刷與設計感,同時又十分簡單,這非常與眾不同,非常特別,同時必須帶有機能性,而對于 60 年代的女性來說,又得兼具優雅感。
從插畫家轉型為巴黎設計師 Pierre Hardy 因大膽前衛兼具建筑輪廓的風格而聲名大噪,并經常于 Hermès 以及 Balenciaga 等頂尖時尚大牌展開合作,而其個人同名品牌也是備受青睞。懷揣著不斷突破傳統藩籬與挑戰極限的理念,出自 Pierre Hardy 手下的鞋履、包袋或是珠寶皆在全球擁有大量的追隨者,其本人也在設計的領域中不斷推陳出新,每每發布新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最近,SSENSE 就對這位擁有傲人才華的設計師進行采訪,當中談及他對藝術的熱愛、60 年代的滑雪文化以及他在時尚圈中的作為等相關內容。
讓我們從你的審美感說起吧。當你還是孩童時,是否經常接觸藝術與設計?
不,完全沒有。相比設計,我那時對運動和體育活動更為著迷。在我的孩童時代,設計并不是作為一種真正的職業存在,只是對某些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而已。事實上,我非常喜歡畫畫,但幾乎不會想到設計。
所以跟其它孩子一樣,從運動到畫畫,你做了全部該做的事情。但你是否也是那種獨自繪畫的人?
完全是的,我可以一個人畫整天。
你第一次與時尚有關的經歷是什么?或是說曾有衣服的設計打動了你?
我第一個著迷的事物應該是滑雪服了,因為它與眾不同。對小孩子來說,衣服僅僅是用來穿而已,但當你去滑雪,你就會穿得與平常不一樣,這感覺很特別。舉個例來說,我仍記得母親在 60 年代早期的滑雪服,那跟她平時的穿著非常不一樣。那應該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與時尚有關的經歷吧。我覺得那衣服很美麗,因為與她的日常著裝相比,滑雪服看起來非常摩登。滑雪服富有圖案印刷與設計感,同時又十分簡單,這非常與眾不同,非常特別,同時必須帶有機能性,而對于 60 年代的女性來說,又得兼具優雅感。我現在還記得那些配色、面料,總之一切。即便我當時小,但已經覺察到滑雪服與日常的衣服是不同的。
在 60 年代早期,滑雪文化著實是現代化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對,說得好。確實。滑雪服要配合速度、動作,同時也要適應周邊環境的變化。所以對我來說有著非凡意義。并且我們經常滑雪,一年至少有 3 到 4 次,這很棒!
后來你學習 Fine Art,并且成為一名插畫家。有哪些藝術家與藝術行為是讓你感到欽佩的?
(哈哈)不可勝數啊!但我喜歡將舊事物與新玩意結合在一起。比方說,我非常喜愛 Caravaggio。對我來說,他的作品最具力量感,很有啟發作用。無論是光線,輪廓還是動態瞬間的觀感,都十分浪漫,雖然都比真正的浪漫主義運動要來的早。同時我也欣賞 Botticelli,對我來說,整個文藝復興時期都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它看起來像一個 “Lost Paradise”。我還喜歡 18 世紀的法國畫作,那是綜合了藝術、技術、方法、新感官、新理解力與新面貌的完美呈現。當然,我還沈迷 Modern Art 摩登藝術和 Contemporary Art 現代藝術,從 Sol Le Witt 到目前當下的種種創作。
上周在巴黎才剛剛舉行了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Art (FIAC),有什么作品是你欣賞的嗎?
我喜歡 Brice Marden。上周我也有在 FIAC,看到了很多不錯的作品,當然也有普普藝術大師 Warhol 的。作為一個時尚設計師,我覺得普普藝術地位舉足輕重,因為有時現代藝術是抽象的,與實際生活相差甚遠。但普普藝術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無論是從設計、觀感還是展示方法來說,并且在當今時尚圈仍然有十足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