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認識并了解她,你會發現,她的幸福并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佛家講,萬事皆有因果。若知過去事,今生受者是;若知未來事,今生做者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事業有成
今年4月,本報推出的關于漢派服裝的系列報道中,趙卉洲作為從武漢走出去的服裝設計名家,提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議。而她本人執著的創業經歷和淡定的生活態度,也頗值得借鑒。
1997年,趙卉洲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師品牌----藝之卉。與目前在女裝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相比,當年僅僅是趙卉洲剛剛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后賴以謀生的手段。“那時候沒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就覺得職業裝好做,所以就設計這個……最難的是跑市場,很累……但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要撐下去。”這是她創業時的心路歷程。
12年后,趙卉洲不僅獲得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等頭銜,而且從資本的原始積累發展到了快速增長的階段。這時候,讓她重新打量原來的那段創業史,心境可能已經完全不一樣。趙卉洲用了幾句話來總結她現在的狀態:“十年一個坎,我目前想得更多的不再是怎么賺錢的問題,或者賺錢難不難的問題,而是責任的問題,放在三年前,我也許想都不會想。”
趙卉洲一直在設計上尋求突破,但真正轉型源于一件小事。
她買了一個蘋果手機,她在拿到那個手機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呆了片刻。因為這個蘋果手機沒有說明書,只有一個按鈕,第一步是打開,第二步就是“下一步”,第三步是接下來的“下一步”,這么簡單的設計,連傻瓜都會操作。她沒想到這個短時間內賣出上百萬臺、甚至在最熱的時候要托關系才能買到的品牌手機,設計是如此簡單,但恰恰是簡單到極致,便也智能到了極致。這實際上是企業給消費者提供了最人性化的服務。
趙卉洲對比蘋果手機,開始了對自己設計的批判。在以往她主導的眾多秀場發布上,她的設計風格傾向于華麗唯美,挑選模特只有一個原則,只要漂亮就行,過分關注設計的視覺感。這或許也是國內很多品牌的一個通病。趙卉洲決意把“蘋果事件”作為一個警醒的符號,“我明白了原來這就是創意,這就是個性。我很長一段時間為了追求所謂的完美,而去強調視覺美感上的一些東西,這是不符合現實的,其實創意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性化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