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
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指委會主任陳桂林教授
編者按:
教育信息化為推動紡織服裝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教師和學生共教共學,開創校企協同創新機制,從而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培養所需人才提供了保障。
今天我刊為幸專訪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指委會主任陳桂林教授,他育人不倦,著書頗豐,為培養出紡織行業需要的實用人才,走訪了全國三百多家服裝院校和服裝企業;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紡織服裝教育也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的教學,現在都是移動終端,要在云計算的概念下教學和學習,學習的方式也應有相應的轉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毅然扛起了推動中國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的大旗,義不容辭的擔起了推動全國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重擔,他敢于創新,跨界合作,整合資源,為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的時尚化奔走疾呼,不予余力。陳桂林用責任感和使命感,書寫著一個知行如一的紡織人生。
風中亮出一面旗,毅然扛起推動紡織服裝信息化教學發展的大旗
當前,紡織產業處于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越來越快、技術落差逐漸縮小、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我國紡織產業鏈由原料到最終消費品,產業鏈配套齊全且銜接緊密。紡織工業的細分行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各不相同。因行業而異、因需求而異、因發展階段而異,再加上消費需求趨于個性、時尚、多樣化,款式變化頻率加快,必須保障供應鏈內需要高度動態合作。只有融入信息化系統管理,以供應鏈為核心推動紡織業的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才能保障紡織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紡織行業信息化的發展核心是人才,只有紡織服裝院校培養出適合紡織產業信息化發展的所需人才,為了解決教育信息化和培養信息人才這一瓶頸,陳桂林帶領自已的團隊走訪了13個省市,最后他決定扛起推動紡織服裝信息化教學的大旗。在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大力支持下,陳桂林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研討會”,會議得到全國一百多家紡織服裝院校積極響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教授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研討會已經成為中國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重要的交流平臺。
為了搭建一個推進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教學的專家平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2]5號),推進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程中,適應紡織服裝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促進紡織服裝職業院校信息化內涵建設,加速數字化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充分發揮專家對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信息化教學工作的指導作用,陳桂林牽頭組建成立了教育部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指導委員會,由數字化教學資源指委會負責組織開展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含云課、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數字化教材等)、信息化教學工作、數字化教學裝備應用標準、智慧教育體系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評估、論證、咨詢、指導、服務等工作。
陳桂林認為“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全局中的關鍵環節,是謀求紡織服裝教育跨越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支撐。大力推進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與新型教學方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陳桂林的推動下,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為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構建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教師和學生共教共學,開創校企協同創新機制,改變傳統教育模式。
注入教材新活力,開創“雙向”教材新紀元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紙質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為了擺脫這一困境,陳桂林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雙向教材”的發展模式。在陳桂林的推動下,第一套18本紡織服裝“雙向”教材有望明年在國家一級出版社出版發行?!半p向教材”首先兼顧了紙質教材的不可替代優勢,可以又兼顧了數字化出版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用項目化教學方式編寫紙質教材,并將紙質教材每個知識點通用二維碼技術采用微課的形式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在使用紙質教材時,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在線的數字化資源庫進行學習。實現紙質教材出版與在線數字化教材并舉的出版方式。傳統的教材一般都會嚴格限制教材的篇幅。“雙向”教材把相關的教學視頻內容和微課動畫放到網上做增值服務。通過網站上實現更多更好的在線教學服務,對師生的服務會更有效、吸引力也更高,同時也會給內容提供商提供更多機會。“雙向”教材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傳統紙質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轉化為適用于各類電子終端的互動性教材。
“雙向”教材將極大提升教材采選水平和教材質量。對固有的紙質教材采選形式的創新,將打破紙質教材固有的內容,實現內容資源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開發,可以極大方便老師和學生們進行選擇。數字化手段和方法給教材采選帶來的結果將是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為使用者提供全新的閱讀使用體驗。有效地推動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使教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還可延展師生教與學的時空,促進教學評價方式和以空間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變革。
模擬教學全過程,首創3D仿真互動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職業教育的技能與實踐教學,開始由傳統的技能內容向新技術新工藝技能內容的轉變,對職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陳舊,知識更新緩慢、滯后,特別是專業設施落后、不全,師資力量缺乏;再加上學生基礎差,專業意識不強,學習被動無興趣等,要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培養一個合格的實用服裝人才談何容易,這就要求探索出一套適合當前現狀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的服裝教學,發現服裝專業理實一體化互動仿真教學軟件能在其中顯示出橋梁作用,能使理論和實踐有效的銜接,打破了傳統的服裝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機會,提高了實踐能力。
陳桂林帶領研究院技術團隊開發了服裝專業互動仿教學軟件,利用服裝仿真軟件可以彌補設備和師資的不足,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學生實踐操作之前,利用仿真軟件進行模擬操作,就可以做到給學生充分的實習機會,節省了操作的時間,縮短了實習的周期??梢员WC每個同學有充足的時間來動手。這樣很多問題在這一個階段就能夠解決,實習周期縮短了,對于機床操作的熟練程度將大大提高,而且為下一步的實際操作也做好了準備,實習效果也提高了。利用服裝仿真軟件能有效的結合理論學習,可實現同步教學。和其它專業課一樣,服裝課程也是非常抽象的學科,它注重的是實踐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僅在課堂上紙上談兵,大多數學生都難以理解,如果利用仿真軟件一邊演示一邊教學,通過真實的情景模擬就很容易理解,而且還能自己親手操作來加深認識,理論和實踐也能兼顧了。實現理論與實踐同步教學,使抽象內容形象化,提高了教學質量。
利用服裝仿真軟件的使用能極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創新意識。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講,由于學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質普遍比較差,而服裝專業課又要求極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學過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而服裝仿真軟件以其和實際的服裝實訓設備和軟件具有相同的用戶界面和它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開展教學就容易多了。如果結合現場觀摩教學,效果會更加好。更重要的,是軟件很容易普及,只要有電腦學生就可以在家里自學,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他們的刻苦鉆研和創新精神。
利用服裝仿真軟件還可以實現網絡教學和遠程培訓。隨著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職業學校的功能不再僅僅培養在校學生,它還擔負著進行社會勞動力的培訓任務,這對職業學校的硬件條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仿真軟件和網絡搭建的平臺,進行遠程的教育將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加大培訓人員的數量,縮短了培訓的周期。這種方法在很多職業院校已經開始運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心鑄造新平臺,開創紡織服裝網上“云教學”
互聯網的誕生改變了一個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正在向電腦、手機、平板等終端上拓展,尤其是電子閱讀類終端使用戶體驗產生了根本性變革。與此同時,教學應用和教學模式必將進一步豐富和深入,為了解決在線網絡教育、實時互動課堂、個性化學習管理等應用逐步融入學習過程。陳桂林帶領團隊創辦了“中國服裝教育網(www.zgfzjy.cn)”和“中國服裝網絡學院”,將各種紡織服裝教育資源通過網絡跨越了空間距離的限制,使學校的教育成為可以超出校園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育。學??梢猿浞职l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傳播并普及。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有效地促進了電子化的學習、有效率的學習、探索的學習、經驗的學習、拓展的學習、延伸的學習、易使用的學習、增強的學習。運用計算機網絡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現實有效的實現途徑。
打造教育新體系,開創“云課”新模式
陳桂林總結了一套“智能教育資源云平臺教學體系”,針對目前職業教育院校實訓設施資源短缺等突出問題,該平臺以“理實一體化互動教學+情景模擬仿真實訓+配套專業教材+在線教學與輔導練習+課件與視頻聯動教學+校企協同創新實踐”六位一體化智能教學云平臺模式,利用最新的云技術,突破了傳統的教學實驗室概念,打造仿真的實訓場景平臺,學生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登陸仿真實訓室,以達到加強實訓學習,再以配套的使用教材和開展系列的交流活動,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教育需跨界整合 助推產業時尚崛起
汗水閃耀光芒,榮譽彰顯成就。2014年陳桂林先后被“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育推動獎”、“中國教育信息化推動貢獻獎”、“中國科技創新獎——卓越領導獎”、“中國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全國商業科技創新人物”、“中國科技服務業創新一等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紡織青年創業先鋒”等榮譽稱號。如果說跨界是一種資源,整合是一種挑戰的話,陳桂林則完全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和勇氣。身兼廣西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廣東省時尚學生研究院院長……擁有諸多頭銜的他,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真的想實實在在為行業做點事情,對自己有所交代。
“當前產業的整合與跨界勢在必然,必須要跳出行業和區域的概念,做好時尚界的大事件。促進紡織產業的全面提升與發展,應該從整條產業鏈的角度出發,實施全方位的推進政策,以人才創新為突破口,以時尚延伸為發力點?!标惞鹆謴娬{,服裝行業要想實現更大的突破,跨界整合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