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是紡織車間的一名職工。十年來,她潛心鉆研紡織技術,成為車間里的“技術導師”,年年被評為標兵和技術能手,最近被評為“岳西縣最美工人”。
2006年,王彩云踏入信華電子機械有限公司的紡織車間,剛開始練習了一個月的打線頭,直到兩手打出雙繭,“寶劍鋒從磨礪出”,終于在“打結”比賽中,他一分鐘能打四十多個。
由于剛開始不會操作設備,王彩云白天虛心請教工藝員和老職工,晚上借來紡織技術方面的書籍埋頭苦學,看不懂的第二天問技術人員,直到學會為止。不到半年,車間的每一種設備她都能熟練操作,而且無論產量和質量都能拿得車間第一。“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能沉下心來,積極面對就能接近成功。”王彩云說。
為了不斷提高水平,無論是工人還是客戶提出的建議,王彩云都一一記錄下來,在工作中琢磨揣測。有次,客戶下了一批難度很大的訂單,其他班不敢接,她就搶著要下來,回來之后,多數工人做不好。遇到這種情況,她把工人分成兩班輪休,自己白天黑夜連著干,連續幾天每天休息不到3個小時,終于按客戶的要求準時交貨,公司上下以及客戶皆口稱贊。王彩云說:“紡織行業需要的是耐心、細心和恒心。每次完成一批難度大的訂單,我就感覺自己的技術水平提高一步。”
紡織品的好壞主要取決于紗質材料。紗質越細,難度就越大,難度最大的就是漿紗。經過不斷鉆研,王彩云憑借自己的實力和一股鉆勁,不斷摸索創新,在漿紗原工藝基礎上,不斷添加新材料,終于將公司原來只能生產32只紗創新到能生產64只,這也是該公司多年來在技術上的又一項創新。很快,王彩云被提拔為車間的主管。“只要敢吃苦打拼,就一定能做出一流的產品,干出一流的成績;只要你有作為,就一定會有你的地位。”多年來,王彩云年年被評為標兵和技術能手,成為車間里的“技術導師”。目前,她所在的紡織部一個月能生產6萬米紗布,車間年生產值達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