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總是不太喜歡電商。
亞馬遜就一直被奢侈品品牌嫌棄。在追著這些奢侈品跑了幾年之后,亞馬遜在7 月初表示不再執念“高端時尚”這塊蛋糕了。一般來說,奢侈品品牌對電商這件事看得很重。Celine 就曾表示不要和“電商”有什么關系。Chanel 也曾是反電商派的,今年還是食言了,在 Net-a-porter 上首發了一組首飾系列。
事實上,零售關鍵還是看消費者,哪里有消費者,渠道就要擴張到哪里。
最近,麥肯錫發布了一份報告,這份基于全球7000名奢侈品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報告指出:奢侈品們,如果你們再不全心全意重視電視渠道,小心你們的銷售額。
報告顯示,目前,電商渠道的奢侈品銷售額占奢侈品總銷售額的6%,約為155億美元;到2025年,這個數字估計會上升到28%,銷售額將會達776億美元。
很明顯,奢侈品電商的市場將會不斷擴大。雖然奢侈品品牌并沒有完全拒絕電商這個渠道,但出手總是很小氣。
一般的電商平臺根本拿不到奢侈品的品牌授權。這樣的平臺如果硬要往高端平臺上靠只能有兩種結果,要么就是找設計師品牌合作,要么還可能賣沒有授權的商品。前者的結果是可能做成高端設計師的買手品臺,但是跟奢侈品還是無緣,后者的結果是被人懷疑賣假貨。所幸,現在奢侈品電商領域有Net-a-porter的專業角色。和之前的電商平臺不一樣,Net-a-porter是拿到了各個大牌的授權。換句話說,Net-a-porter做生意的時候,它可以挺直腰板說:我賣的奢侈品都是真的。
奢侈品品牌還是更看重傳統的銷售渠道,而對于電商渠道一直沒有花大力氣投入。愛馬仕現在依然不在網上銷售它的Birkin包 。雖然香奈兒在網上有售,但那也僅僅是香水和化妝品,不包括包和成衣。而Celine呢?價格在3600美元以上的包,網上就買不到了。
相比之下,Burberry可能是電商領域的先鋒,很重視電商平臺,也愿意做嘗試。之前,Burberry還在天貓短暫開過店,但最后還是以關門收場。
另外,麥肯錫還想說,奢侈品牌們,請你們不要輕視社交軟件,它并不只是年輕人的玩具。
奢侈品消費者最癡迷于數字化,也是最活躍的社交媒體應用者。80%的人至少每個月都要玩一次社交軟件,25%每天都使用社交軟件。
麥肯錫認為,奢侈品品牌應該把注意力從網站上轉移一部分到新媒體。因為網站的目標用戶是年紀大一點的消費者。麥肯錫發現,嬰兒潮一代和千禧一代一樣花差不多的時間,以及用差不多的移動設備。換句話說,和年輕的千禧一代一樣,富裕的嬰兒潮一代也是奢侈品的電商目標客戶。
這份報告的作者 Nathalie Remy 認為,如果能大膽去開拓線上銷售的渠道,奢侈品品牌可能會遇到一些獨特的挑戰,這是他們在普通的消費市場所遇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