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國的電商巨頭很有條件成為全球性企業,其成功條件并不亞于日本和美國對手。從哪里開始呢?一步跨進歐美日這樣的成熟市場也許并不明智。筆者的建議是,從亞洲起步,從在線旅游業這種非實物交易的電商領域尋求突破。
為什么是亞洲?全球電商市場最活躍、最有發展前景的一塊就是亞洲,為什么在線旅游業?暫且拋開物流、服務等復雜的、受國境限制的實物交易,在線旅游業這樣非實物、輕資產形態的電商領域,由于近年巨大的市場潛力,正是中國電商巨頭施展國際化的理想空間。
亞洲人均收入快速提升,互聯網滲透率卻相對較低(27.5%,相比歐洲為63.2%,美國為78.6%),這使得亞太地區的在線旅游市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想像空間。2012年亞洲在線旅游銷售額為680億美元,占整體旅游銷售市場的23%。印度、中國和東南亞30億人口中間發展出來的龐大的年輕中產階層,現在正在開始他們的第一次出境旅游體驗。白領階層的旅游消費升級,也就是說從低頻次的觀光式旅游上升到高頻次的休閑度假旅游,在中國也剛開始露出苗頭。
好消息是目前全球最大OTA的Expedia和Priceline在亞太旅游市場的滲透率只有區區4%,也就是說海外旅游巨頭在這個前景看好的市場并沒有占據明顯優勢。但是據報道他們擴張的步伐正在加快,策略是和當地領先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Expedia和Air Asia建立了合資企業,從而使Expedia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香港、日本等地均具備了本地化服務的能力。近年來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在線旅游平臺Priceline,先后通過收購酒店預訂網站Agoda、booking.com進入亞洲市場。而更需要強調的是,Priceline由于采取了更為積極的全球攻勢而得到了投資者的看好,它如今的市值達到了驚人的530億美元,Expedia的65億美元和攜程的72億美元加在一起都只是Priceline的四分之一。
相對來說,中國從BAT這樣的電商巨頭到如攜程、藝龍這樣的OTA,更有機會將服務能力覆蓋到亞太地區。中國不斷壯大的富裕人群出境游,已經在亞洲各大主要城市和景點形成了蔚為壯觀的人流。
中國電商企業在涉及平臺服務、支付、聊天工具,從網站到移動的服務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將業務擴張到亞太其他地區已經是勢所必然。需要的是走到線下,在各個核心國家和地區建立分部,負責當地的商務開發和運營。在這方面可以找到泛亞洲的平臺,進行戰略合作。
覆蓋亞洲,是制勝全球的關鍵一步。在目前低網絡滲透率的前提下,亞洲電商用戶已經占全球用戶的一半以上。筆者判斷,亞太市場上,中日美三國電商巨頭將會進行一場激烈交鋒和決戰。誰最有機會贏,中國!中國電商巨頭的謙讓和遲緩已經給美國和日本同行創造了機會。是到了進攻的時候了,中國電商巨頭應及早走出國門。
深愿中國制造之后,下一波風行全球的是中國電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