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深圳新機會 赴港旅游新政分流出強勁需求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推進,以及中央應港府請求執行赴港旅行的新規定,以一周一行取代之前已被水貨客濫用的一簽多行。這引起的現象是每天從深圳過港的深圳當地人,數量減少。
按下葫蘆是否浮起了瓢?
如此措施安排,并不能抑制內地消費者對優質、價格合理或安全的消費品或食品的需求。不過因為內地游客流量未來的劇降,香港商家在靠近邊境地帶修建大型購物設施以分流大陸消費者的設想,估計就要再考量了。一方面是因為客流量減少,建大型購物設施可行性的前提就變了。另外租樓有看空的隱憂了。一周一行宣布當天,香港房東收租遭遇壓力,九龍倉集團應聲跌3.3%,希慎興業跌1.5%。零售股也受壓。估計一波波漣漪會傳出去。
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由于赴港自由行的新政,深圳的電商購物,包括已經運行的前海免稅電商購物,就有隨著互聯網+的一天比一天火,而興旺起來。
我們不妨先看看上海自貿區購物情況。“上海自貿區‘海淘’熱:價錢低一半每天賣斷貨”的新聞說,越來越多的進口品牌通過自貿區保稅展示交易平臺進入中國市場,帶給市民們的最大實惠就是足不出滬就能買到地球另一端的好吃的。直銷中心并非免稅店,而是完稅商品,減少中間流通成本,實現降價。而且這些進口貨居然只是“白菜價”。
上海自貿區采用百貨店購物模式,付款后當場拿走。在深圳前海,購物則采用電商模式。3月末投入運作的一個前海保稅跨境購物展示中心,不能現場提貨,而采用線下展示、網上下單、線上發貨的形式。單筆500元以下免稅。消費者即使在現場,也需關注該店的微信號,網上下單后用微信支付,然后等線上發貨。
前海保稅商品的發貨模式,和幾個跨境進口電商一樣,采用“倉儲保稅進口”的模式。入境貨物先存放在保稅區內,消費者下訂單后,銷售方從保稅區內發貨,3天之內到達海關進行清關處理,征稅發貨出關寄送全國。前海該店與深圳一家物流公司合作,從外地保稅區發貨清關,送達消費者手中。部分商品價格與香港持平也是一個亮點。大陸雖然有關稅,但因為地租低,人工低,即便完稅后,價格與香港零售價持平也完全有可能。
根據前海的規定,與個人入境的自帶物品免稅額一樣,該店發貨的單筆訂單在500元以內免稅。
我們判斷,不想或無法到香港直接采購的消費者,完全有可能在習慣電商的前提下,促進前海或深圳其他區域的跨境電商業的發展和壯大。
深圳電商與跨境電商的好機會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興辦電商產業區,北京有位于東南部亦莊的珠江四季悅城電子商務基地。湖北武漢有東湖電商基地和鄂東的鄂州電商基地。長三角的電子商務總部基地,則走了分散落地的路徑,分別在浙江嘉興、上海嘉定、安徽蕪湖、江蘇徐州、江西九江、天津濱海、江蘇南通等地設立。南寧在謀劃東盟跨境電商總部基地。而廣州則正在廣交會址所在的海珠區琶洲建設一個千億的電商CBD。各地都在抓電商產業。
根據統計,全國的電子商務,廣東大概占四分之一;而在廣東的份額之中,廣州占52%,這意味著廣州的電子商務占全國的13%。而據深圳經貿信息委彭新葉在2015年中國(深圳)電子商務發展論壇發布的《深圳市電子商務發展白皮書》數據,2014年全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為13.1萬億元,深圳的2014年交易額達到15070億元,也就是占全國的11.4%。深圳作為制造業發達城市,B2B交易額占總交易額的92.58%,而B2C交易額只占7.4%,C2C交易額占0.02%。這個結構表明,深圳的B2C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據該白皮書數據,2014年深圳成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后,在海關、9610、1210監管代碼下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3641.47萬美元。深圳本地移動電子商務情況是,2014年市場總規模為530億元,占深圳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3.52%,占全國移動電子商務交易額2780億元的19.1%。如此數據顯示,深圳的跨境電子商務以及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在全國同類發展中已經占領先機。
從這個大勢看,赴港旅游一周一行的新政,為深圳和全國赴港旅游及代購的需求,分流出強勁的需求到深圳的跨境電商產業。僅僅前海一家是無法滿足如此需求的。因而預計擁有福田口岸和皇崗口岸的福田區,以及擁有蓮塘口岸和羅湖口岸的羅湖區,都將有機會在新政格局下出現的市場新格局中,獲得各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