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種方式做品牌營銷,也不是有視覺沖擊力就夠了
如果你最近也用過了亞馬遜的“海外購”,在美亞上下了點單,你的貨可能就會被裝進一個通體黃色、還印了小黃人的快遞紙箱,送到家門口。
我們在先前的相關報道中提過,這是亞馬遜首次嘗試將這樣一個“廣告位”開放給第三方品牌。利用這些廣告費,可以有效補貼他們對于快速送達小件物品的包郵成本。對于即將在 7 月 10 日上檔北美院線的小黃人新片,這也算是力度極大的宣傳機會。
撇開在全世界都猛做宣傳、甚至占領了你家門口麥當勞的小黃人,我們這次想聊的問題其實是:用快遞紙箱做品牌營銷,真的能行?
4 月,天貓就曾表示,要挑選一批優質的媒體及公益內容,印到自家印刷的快遞箱上。目前,這事已經有實質性進展了:南方周末、錢江晚報、ELLE 、知乎及 “ONE 一個”成為了首批合作方,在天貓超市購買指定商品,就有機會獲贈一只印了定制內容的快遞紙箱。
不過仔細想想,小黃人快遞箱,和印了好多字的快遞箱,還是有微妙的各種不同:
重視視覺沖擊力,還是開箱體驗
亞馬遜和天貓的快遞箱,對于首次看到的人來說,震撼效果其實差不多。但震撼之后,你所關心的其實還是里面裝的東西,也不會有太多要珍惜盒子的念頭。
在美國,只要你愿意為每個月送貨上門的新鮮 geek 小玩具付一點錢,并且喜歡發開箱照,初創公司 Loot Crate的服務就很適合你:盒子本體非常美觀,且高度可定制;鼓勵用戶將充滿驚喜的開箱過程拍下來,通過社交網絡進一步互動;在拿完東西后,你甚至可以在箱底找到一個彩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BA”的魂斗羅秘技。
Loot Crate 設計的快遞紙箱
目前,這個上線一年的服務已經吸引到了超過 10000 名用戶,雙方的互動也越來越多。“除了盒子里你能拿到的具體產品,我們更在乎的其實是整個體驗過程。”公司 CEO Chris Davis 表示。
文字真的很難喚起你的收藏欲
在把快遞盒統統刷成小黃人之后,亞馬遜在短時間內收獲了許多不停買東西的腦殘粉——其實他們只是想集齊分布在不同尺寸快遞箱上的不同小黃人而已。這些用戶往往也更愛拍照發社交賬號,因為收藏的部分樂趣就是要炫耀。
看上去,這場景其實跟收集水滸卡片或是雜志贈品沒什么兩樣。但挺難想象誰真的會為了“省錢經濟學”這樣的話題,一口氣到天貓超市買很多東西,然后等著在送到家的箱子上看《南方周末》的辯論、或是知乎的抖機靈回答。
成本其實不是問題,但更新頻率不能太快
天貓超市的這批定制快遞盒,為每種內容準備了 100 萬只(考慮到這個平臺的日常流量,感覺很快就會被發完)。由于印刷量不算小,“省錢經濟學”的主題也沒什么時效性,中間產生的額外印刷成本其實不高。對于基本不用考慮更新,只要在意上映時間點的小黃人快遞盒,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如果把這事做成長期活動,經常要更新內容的話,相應增加的成本壓力也會變大:比如在礦泉水包裝上印每日新聞這件事,在日本也只堅持了一個月。
日本《每日新聞》的 News Bottle
討厭的人自然討厭,喜歡的人看多了也厭
對于火熱的小黃人快遞盒營銷,品牌咨詢公司郎濤(Landor)的北美區主席 Allen Adamson 就表示,這個模式其實還是有缺陷的:做得多了、或是做得久了,所有人都會拋棄它。
“如果所有品牌都玩這一套,其實很難獲得真正的廣告價值。另一種可能是:這樣做會使得受眾群體單一化,他們看多了這樣的快遞盒,也會選擇性忽略品牌廣告部分的。”
對于亞馬遜和天貓來說,似乎也都還沒想好,這種新營銷模式的下一步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