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志愿填報,招生信息帷幕落下,生源危機問題已然凸顯,生源減少已是大勢,2008年是個拐點,此后開始逐年下降,今后幾年高校將面臨生源危機,高校模式將會重新洗牌。
據某高校招生辦工作人員稱,生源減少,受沖擊最大的是一些新的高職高專院校及收費較高的專業,尤其是實力不強、特色不突出的民辦院校;甚至有人預言:生源減少,未來10年間我國部分高校將面臨破產關門的危機。
危機背后:
高校興起:曾幾何時高校開始大量興起,就像一個個企業一樣不斷被矗立起來,尤其是民辦高校更是到了泛濫的程度,大量興起的高校背后藏著的更多的是教育教學、專業出路、就業方向的危機,面對如今高校的信任問題,無生源趨勢成了必然。
盲目擴招:高校擴招、盲目設定熱門專業,無論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院校都走起了全面化專業招生之路,師資配備已經不能用短缺來概括,面對毫無競爭力的專業以及不斷減少的生源,擴招后的夸大化狀態自然面臨不斷的縮減。
出路在那:
“對于公辦高職院校來說,盡管也會面臨生源問題,但背后有政府‘撐腰,民辦高職院校則完全靠生源來維持運轉,沒生源也就意味著破產。”一職業校長如是說。
“生源減少,競爭加劇,高職高專院校重新洗牌,甚至出現倒閉;對民辦院校來說,生源減少就意味著學費收入的減少,這將使他們面臨生存危機。
其實關于出路與方向,并不是公辦與民辦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問題,盲目的設辦高校,不斷的擴招,對于人才的培養并非好事,難免造成學無所用的尷尬境地;教育的出路不能拿企業的標準去衡量,民辦不一定壞、公辦不一定強,只有真正的做到教有所用,教以致用,才能更好的促進教育教學的向前發展。
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如何才能做到將是高校的發展方向;泉州某高校的訂單式培養專業的設置是比較鮮明的實例,但是是否是好的事情還言之過早,高校更應該不斷的審時度勢、探索求證,尋找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
對于學生來說優化培養、因材施教、分流攻專、差異定向,才可以更好的促進專業的強化,面對生源危機,好的教育教學高校必然無恙,那么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培訓以及人才優化的高校就隨著危機而轟然倒塌吧。
生源危機凸顯,將牽出高校更多的發展危機;招生多,專業廣并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強化優勢,強化教育教學,強化人才培訓,強化就業出路,才是高校改制的正確方向。(獨立撰稿人:寒小星 fzengine@163.com )
文章來源:服裝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