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我國出口9543.8億美元,增長9.2%。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3%和1.9%,比一季度分別回落0.1個和2個百分點。
王天凱說,盡管今年上半年紡織業出口小幅增長,但增速持續下降,而這個數值與全國出口增幅相比,落差越發加大。
“壓力首先來自于國內外棉花差價。”王天凱說,當前,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擴大削弱了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不足,自2011年9月以來,國際棉花價格則震蕩下跌,與國內市場價差不斷拉大。
棉花價差的波動切實影響了棉紡、化纖等相關行業。以化纖為例,上半年的效益約下降一半。
造成紡織業出口回落的原因除了棉花價差外,紡織競爭優勢進一步弱化也不可忽視。特別是中低檔產品的加工訂單不斷向周邊國家轉移,而且轉移進度加大。由于綜合生產經營成本上升,我國紡織傳統競爭優勢減弱,訂單向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周邊國家轉移。
中紡聯預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將持續嚴峻。為確保紡織行業繼續實現平穩運行,中紡聯建議國儲棉放儲時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實行限價放儲,縮小國內外棉花價差。加快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觀調控機制,實現內外棉價的市場化對接。行業自身也要加快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抵抗危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