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Made In China享譽世界,中國成了名符其實的世界代工廠,尤其是服裝訂單加工,更是將中國的服裝加工企業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高點,國內服裝制造業也因此不斷興起發展,如今中國制造已經面臨嚴重危機,而國內服裝加工企業也陷入了中國制造的發展困境。
歐債危機的爆發,造成了外貿訂單銳減,上半年國內服裝加工企業大多吃不飽,有些小型企業更是面臨倒閉危機;相比上半年來講,進入下半年以后,訂單量也遠沒有預期的效果,對于國內的服裝加工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訂單的銳減造成國內服裝加工企業發展困境,而訂單的流失,更是對服裝加工企業一次沉重的打擊;相比以前的原材料價格低廉、勞動力成本低等主要的代工優勢,如今國內經濟的不斷膨脹,造成了原材料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等;國內的服裝加工企業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優勢,面對如此情形,很多外貿客戶更愿意選擇柬埔寨、越南等剛興起的代工國家,相比之下他們的優勢正在不斷顯現出來。
而最近阿迪的系列舉動,更是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阿迪在不斷終止與國內服裝加工企業的合作,無疑也在考慮操作成本,重新選擇更低廉的代工企業,面對現在的境地,國內服裝加工企業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中國制造的聲勢也許會慢慢的被取代,但是面對大環境的不斷轉變,國內的服裝加工企業該往拿走呢?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內銷,走向中國品牌…國內服裝加工企業的轉型升級路委實不太好走,習慣了來單加工自主研發生產的能力自然會下降,那么國內的服裝加工企業該如何面對以后的發展。
國內服裝加工的價格優勢雖然不在,但是高端品質訂單還多傾向國內生產企業,面對歐債危機以及訂單流失,應該更加積極努力的開發新的市場、新的客戶;面對訂單應該選擇高品、高利的加工訂單;面對服裝訂單問題企業也更應該建立健全信息化體系,以及加大信息平臺的關注,比如服裝訂單網http://e.fzengine.com/就很好的促進服裝訂單信息的對稱化,企業及時把握信息自會有所得到;而企業內部更需要重新改制,引進新型技術、改進生產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從而優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選擇內銷、選擇品牌之路,在如今的競爭環境之下恐怕不好進行,如果有實力可以收購國外的二三線品牌進行新的營銷;或者選擇加大研發力量的投入,為發展的品牌企業進行有機服務;或者嘗試電子商務這一興起的行業,抓住機會,合理升級。
面對服裝企業的發展困境,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如何把握好機會,把握好新的發展趨勢,進行正確方向的轉型升級,還需企業的不斷探索發現,而隨著大環境的不斷轉變,中國制造也將改變原有的風貌,隨著國內服裝企業的不斷向前,期待更多看到中國品牌,再一次凸顯出中國力量。(獨立撰稿人:寒小星 fzengine@163.com )
文章來源:服裝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