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主辦方正式發布了2013年的展會主題:“力煉”。圍繞這一全新的展會主題,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他表示,未來兩年是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企業不思改變,就會被迫退出市場,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提出“力煉”這一主題,就是要倡導全新的產業價值觀和理性的思維方式。
什么是“力煉”
“力煉”是CHIC 2013的展會主題。這一主題的誕生有兩個大現實緣由:中國服裝產業發展所處的現實狀況,以及CHIC作為呈現行業現狀的平臺與載體所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
今年7月,作為CHIC 2013的主辦方之一,中國服裝協會發布了明年展會的全新媒體形象:這是一副既具有外在視覺美感又體現內在頑強生命力的畫面,名為“擲鐵餅者”。從美學史上的這座經典雕塑形象上,就能看到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訴求。
“力煉”是CHIC 2013的展會主題。這一主題的誕生有兩個大現實緣由:中國服裝產業發展所處的現實狀況,以及CHIC作為呈現行業現狀的平臺與載體所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陳大鵬說,CHIC的展會性質毋庸置疑,它理應通過增強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及創造新優勢,提升展會自身的核心價值。CHIC應在產業服務方面下足功夫,使其成為符合服裝強國要求的公共服務展會品牌。
從邏輯上看,“力煉”是近3年來CHIC主題的一種延續。CHIC2011以“發現”為主題,探索追尋“人、衣、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CHIC2012的主題則是“穿越”,以展會20周年為契機,讓所有人回顧歷史,重塑面對困境的信心。
事實上,CHIC主題的延續都有一個必須遵循的現實基礎: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CHIC展會的主題是對中國服裝產業發展進行提煉的結果。陳大鵬透露了策劃CHIC 2013主題時的一個細節:“我們發現行業總體面臨的形勢和發展態勢變得越來越清晰,尤其是今年的三、四月份以來,行業總體面臨的困難非常明顯,當時我們就綜合整體行業情況,提出了‘力煉’的概念,后來經過探討,認為‘力煉’的關鍵在于內在力量的積累,是從能量積聚的角度在看問題”。
為什么要“力煉”
“力煉”是一種產業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兩大作用:其一,倡導中國服裝企業在新的發展時期,從企業內在的動力上來看待未來的發展。其二,幫助CHIC打造內在品質,為參與者提供增值服務,實現可持續增長。
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是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但實際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這場危機發展到今天,已變得越來越復雜。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通脹和經濟下行是2012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大壓力。實際上,服裝行業亦是如此。
在過去,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內消費市場的剛性需求,中國服裝產業獲得了大發展。陳大鵬總結道,過去的30年,中國服裝產業在起起伏伏中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他說,“原來我們依靠速度、規模、低成本生產的模式發生了變化,面對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要從內在的動力上來看待未來的發展”。
陳大鵬提出的“內在的動力”的說法,其實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表達。一方面,這是中國服裝協會在服務整個行業,引導產業發展過程中,戰略思路的微觀表現。另一方面,“內在的動力”也是一個負責任的行業協會對企業家的一種殷切希望。對任何一個真正關心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人而言,都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想法。
2012年,中國服裝產業進入了調整期。在產業發展上升勢頭減緩的時候,CHIC 2013主辦方提出的“力煉”二字正是行業協會為產業發展開出的一劑良方。陳大鵬說,“希望我們的企業靜下心來,放慢腳步,挖掘自己的內在動力。”
談到企業的發展模式,陳大鵬舉了一個例子。在和企業家們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人討論關于公司上市、品牌多元化、國際化等涉及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方面的問題。陳大鵬的回答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肯定不是無限制地攤大餅,企業家們應該通過資本的力量去整合未來發展需要的要素,這也是未來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每當談到上述話題,陳大鵬都會提到這個觀點。于是,“無限制攤大餅”這一極具趣味性的比喻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的熟知,當然,其背后的深刻內涵也永久地停留在了企業家的心里。陳大鵬說,“實際上,現在很多企業最核心、最基本的問題是企業的產品沒有做好,所以,我很難回答該不該上市的問題”。
如何“力煉”
“力煉”是企業家應有的一種智慧。對一個企業而言,專注于做產品和品牌,提升企業實力和水平的過程就是“力煉”。對企業家而言,嘗試獨立思考、懂得取舍之道,學會理性冷靜地解決問題,是領悟“力煉”的根源。
前不久,陳大鵬和數位中國服裝業界的知名企業家們一起,就關于產品的話題有過一次深入的交流。陳大鵬說,在這次會議上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做好產品、做響品牌、做高價值、做長事業”。
這一結論其實也回答了中國服裝產業該如何“力煉”的問題。從歐美國家服裝產業發展的歷史規律看,那些能在市場上經久不衰的品牌都有一個特別深厚的根基:產品品質。對比國內外服裝產業的發展過程,陳大鵬打了一個比方:“過去30年來,中國的服裝品牌就像16歲的中學生,一下子長到了1米85,雖然高,但卻很瘦,而國際品牌都是滿身肌肉的壯年人”。
陳大鵬說,在中國品牌快速長到“1米85”的過程中,“精工制作”的功夫還遠遠不夠。“我們在市場競爭的時候要練好自己的內功,這里面包括企業內部管理、產品研發、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商業模式創新、渠道創新以及人才機制等問題,當然,也包括我們自主品牌文化自信方面的問題”。
對一個企業而言,“力煉”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如果說練內功是“力煉”的開始,那么要真正領悟這門智慧,其根源還得從企業家心智的“力煉”說起:一方面,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企業迅速發展、不斷擴張的時候,想明白究竟哪些東西需要留下,哪些東西需要舍棄;另一方面,則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企業進入調整期或遭遇困局時,更加冷靜且理性地找到問題切入點,系統化地進行整改。
優秀的品牌背后往往都有一位無比專注的企業家,中國服裝行業也是如此。雖然中國服裝品牌的歷史不過幾十年,但其中也出現了一批非常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在陳大鵬看來,這和企業家們的專注分不開。陳大鵬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做中端品牌都面對很大的困難和壓力,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那再去做高端品牌肯定也不行”。
自加入WTO以來,中國服裝產業經歷了十年的高速發展。2012年,中國服裝產業進入了調整期,在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服裝協會提出“力煉”這一概念,正是要倡導全新的產業價值觀和理性的思維方式。
“力煉”的內容之一:以創新力緩解成本壓力
最近幾年,企業在勞動力、綜合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持續上漲,服裝企業在產業轉型期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加。緩解成本壓力是企業要“力煉”的第一個問題。
企業綜合成本上升是一種大的方向和趨勢,但成本提高后,中國服裝產業同樣應該具有競爭力。中國服裝行業的低成本時代已經結束,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也在產生巨大變化:從原來對數量的追求變成了對品牌和品質的個性化的需求。陳大鵬表示,當前,中國服裝產業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調整生產經營方式,以應對各種壓力。
陳大鵬舉了一個例子。在歐洲考察的過程中,很多人都發現其實歐洲的勞動力成本也非常高,有的甚至是中國的十倍之多,但歐洲企業創造出的產品附加值也很高。“面對產業要素和市場的改變,如何提高創造力和創新力才是今天服裝企業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力煉”的內容之二:緊跟產業升級方向
當下,進入調整期的中國服裝產業,有很多外貿加工型企業在努力實現轉型升級。未來,企業要緊跟產業升級的方向進行“力煉”。
從去年開始,國內有很多外貿訂單陸續向東南亞轉移,成本提高使部分訂單利潤減少。陳大鵬認為,在市場經濟時代,出現這樣的經濟周期很正常,但與此同時,也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向新的層面提升提供了時間和機遇。
實際上,中國服裝協會早已提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但按照出口數量、規模制造提升利潤的方式,和做品牌依靠研發、設計和終端管理來增加競爭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陳大鵬說,“在整合產業體系的基礎之上,我們首先應該提升制造業的水平,這是我們的比較優勢。未來,中國服裝產業的升級方向在于,讓我們的制造提升到一個有創造力的層面上來”。
陳大鵬表示,在新的發展時期,企業應該客觀地定位在市場和產業中的位置。轉型并非都是要做終端品牌,外貿企業也可以做具有創造力的制造商品牌。事實上,中國服裝企業的制造能力還有發揮的空間。
外貿訂單形勢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和經濟環境有關,出口型企業思考如何面對新變化帶來的市場格局才是關鍵。一般情況下,外貿企業靠出口支撐,在這樣的產業體系下,企業轉型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減少低附加值產品的訂單,整合國際資源,在研發、設計方面包括和國際采購商品商之間,形成更具有創造力的供應商體系。另一方面,企業要向國內市場看齊,當然,這需要以高品質的加工能力為保證。“外貿加工型企業和國內的品牌企業配套協作,是非常務實的一條路”。
“力煉”的內容之三:理性看待品牌企業上市現象
近兩年,大批優秀的服裝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在品牌企業上市時,如何理性對待上市問題也是企業要“力煉”的一大內容。
在和企業家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有人和陳大鵬探討上市的話題。陳大鵬表示,大多數企業家都有自己的規劃和想法,但企業上市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如果沒有理性地加以分析,上市之后就可能迷茫。
在陳大鵬看來,上市是一把雙刃劍,企業家應該問自己,是否需要通過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支持企業的發展?當企業上市后,大量資金注入,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就必須要考慮消費者是否有相應的購買需求。
陳大鵬強調,“今天,服裝企業最核心、最基本的問題是如何把產品最好”。盈利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當然,這要求企業把主業做好,讓企業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