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五大變化與懸念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 張燕生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有五個變化值得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家重視。
2013年的全球經濟是會走向全球化?還是走向區域化?我們知道全球化的特點是開放,開放是多邊主義,并且市場化,也就是全球市場越來越開放,全球的市場調節機制越來越明顯,企業就會有一個越來越大的舞臺。如果是區域化,越來越多排他性的區域主義可能會出現,那么,排他性的區域主義可能把全球市場切割成一個個小的區域。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變化?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全球市場在2013年是會繼續全球化?還是會出現越來越顯著的本地化?本地化特征顯著的是歐美正在積極推動的再工業化。對于我們來說,下一步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要下功夫化解。
第三個問題,全球經濟還會繼續減速。全球經濟2012年在谷底徘徊,全球減速、外需萎縮、成本上升,但我們發現內需是在擴大的,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大于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見,內需擴大會是個大趨勢。
對企業來講,過去30年紡織服裝企業雖然發展得好,但這是靠低價格、低成本發展而來。未來30年,中國內需擴大應該是黃金30年的開始,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三缺”(缺工人、缺訂單、缺技術)困境,企業怎么辦?
第四個問題,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要想在技術、渠道和品牌上進一大步,就要考慮在德國、日本有一些并購行動或是有走出去的舉措。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在跨國并購中按一個國際高標準的規則來進行,這對企業是一個重大挑戰。
第五個問題,2013年大宗商品的價格,包括棉價、糧價、油價、基礎金屬產品的價格走向如何?目前一些國家推行量化寬松政策,競相推動貨幣貶值。這個趨勢要發展下去,會不會導致需求下來,價格上去,影響將超乎想象,這種狀況一旦出現,紡織服裝企業怎么辦?
總之,2013年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一年,紡織服裝企業主題詞就是轉型。
2012的三個歷史性轉折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研究員 范劍平
2012年,中國出現了三個歷史性的轉折。
第一個歷史性轉折,2012年中國勞動力第一次出現凈減少345萬人。前幾年都是勞動力增速放緩,而2012年已開始凈減少,從2012年開始的凈減少狀態至少會持續到2034年。那么,在這個階段,從總量和質量來講,勞動力對紡織行業有一定的挑戰。
第二個歷史性轉折,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速30多年來第一次超過GDP的增速。勞動力市場供求推動了城鄉居民收入。2012年工資性收入增速均在12%以上,成為帶動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主要力量。這一轉折不是靠政府的力量,而是靠市場的力量。
第三個歷史性轉折,我國長期以來都是投資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2012年消費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因素。我國人均GDP水平已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中國正在從以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過程中。
這三個轉折意味著對過去增長模式的一個告別。當百姓收入增長推動消費增長成為經濟拉動的第一力量時,紡織行業面臨的內需市場前景會越來越好。
另一個現象是未來我國從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變的過程中,特別是城鎮化加速階段,衣著類消費比重是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百姓有錢后,衣著類消費將不斷上升,這個階段可以持續將近十年時間,然后才會下降,這是亞洲一些國家的歷史經驗。
在這種情況下,衣著類消費跟紡織服裝行業聯系非常緊密,但是如何變成可持續發展,仍然需要紡織服裝企業提高國內市場的產品品質,做到與國際標準接軌。
消費拉動漸強是紡織業利好
江蘇立新集團副總經理 丁建中
2012年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與2011年相比落差很大。但是,我對2013年紡織業的發展依然抱有信心。
這是因為:紡織企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已具備較好的經濟實力。我國的裝備水平在全球非常具有競爭力。當然,這幾年企業的成本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勞動力用工成本非常高。現在只能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引進先進裝備和技術使紡織行業健康發展。2013年我們的消費拉動會大于投資的拉動,這對紡織業是一個利好消息。中西部與東部的收入差距在減小,老百姓收入提高后,消費也會隨之增長。
在此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雖然不高,只有3%~5%,但正趨于理性回歸。這樣才能使我們行業投資趨于理性,使我們的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