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大熊貓回收箱收集來的舊衣服,原來是這樣處理后送往災區的呀,又衛生又保暖,真不錯!”在杭州科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廠德清縣雷甸鎮廠區,德清乾元街道83歲的張玉芳老奶奶把舊衣服堆放、分揀、清洗、消毒,到捐助的每個環節都仔仔細細地巡視了一遍,連連點頭。
昨天上午,“綠色浙江”和“杭州科霖環保”聯手舉行了“大熊貓在行動,暖心衣物援西藏”捐衣儀式,52箱(約重1噸)市民捐獻的衣物被運往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
分揀清洗消毒
一樣不能少
杭州科霖分廠的600平方米廠房里,一進門就能看到堆成3米高的舊衣服,不僅有春夏秋冬各季的服裝,還有各類皮鞋、包包,甚至還有抱抱熊之類的長絨毛玩具,四位分揀員一刻不停地把服裝分揀到不同的籃筐中,先把好的差的分開,然后把好的按照各季服裝分開,再把男女兒童細分。
“你們看到的,是我們160只大熊貓箱回收來的一部分舊衣服,約有8噸,其中15%左右是八成新的衣服,經過處理可以捐贈。其余大部分的舊衣服都是要打成纖維‘回爐再造’。”杭州科霖公司的馬經理介紹。
“綠色浙江”秘書長李薇介紹,也有一些九成新的衣物處理后被放到杭州紹興路12號、長慶街道十五家園春暉慈善超市里再售,按照衣物的材質做工定價為5元至50元不等,賺的錢返回來做公益。
清洗間內,每小時能洗400多斤舊衣服的巨大滾筒洗衣機發出轟鳴聲,烘干機烘干后,出來都是干干凈凈的夏季服裝;在消毒室,臭氧和紫外線對捐贈的衣物進行3天的消毒,才能放行。
回收每噸舊衣服
可節約0.8噸棉花
在科霖公司廠房的一邊,有一個“開花區”,三臺機器一字排開,在機器末端的地面上鋪滿了灰褐色的服裝纖維。
“這就是我們處理舊衣服的開花機、清布機和粉碎機,舊衣服經過這三道工序處理后出來就是纖維了。過段時間,我們花160萬元添置的織造設備到位,7月份以后進行原布料調試。”杭州科霖公司副總經理金先生告訴錢江晚報記者,開花機還在調試中,目前已經打了700多公斤的纖維。現在廠里當務之急就是尋找新的廠房,引進紡織設備,把產業最后環節接起來。
據了解,在被丟棄的紡織品和衣物中,可以重新利用的比例高達95%。每噸舊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產0.99噸無紡布或0.99噸分色棉紗,等于節約1.1噸紡織原料或0.8噸棉花,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這些舊衣服通過加工,很短的生產周期便可進行再生循環利用。既可制成沙發的內部填充料,也可制作汽車上的隔熱、隔音板,還可以做成蔬菜大棚的氈布和地毯、手套和拖把等居家生活用品,標上統一‘ReClothe’(再穿)品牌標志,公開在市場上出售,部分產品也會以贈品的形式獎勵回收量較多的社區或單位。”馬經理介紹說。
科霖公司的儲藏室存內放著30多個嶄新的大熊貓舊衣服箱。“大熊貓”都是用我們收來的衣服開花打成棉絮,摻入玻璃鋼制成的,70多件舊衣服做成一個大熊貓箱,也是循環利用。我們舊衣服回收下半年在嘉興、寧波全面鋪開,熊貓箱需求也越來越大了。”金副總雄心勃勃瞄準了這個舊衣服再生循環利用的大產業,想做一條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