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服裝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服裝業的關店潮也一直備受各界矚目,對這一現象的思考和分析也大有人在,“經濟疲軟、需求放緩、電商沖擊”等因素被最廣泛認為是導致服裝業關店潮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傳統服裝店這一業態受到時代發展變革的影響是必然的,但這種影響是否能夠引發終結傳統服裝店這一業態?這些因素究竟是導致關店潮洶涌來襲的直接原因還是外在條件?如果這是直接原因,那么服裝企業就會因為無力改變市場環境而在關店潮中就范,如果這些因素只是促使關店潮形成的外部條件,那么服裝企業又該如果去應對關店潮?在遭遇關店潮后該怎么去起死回生?
許孫鑫認為,我們研究關店潮的原因對服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很有意義,它可以給服裝企業一個指導方向,讓傳統服裝企業在新的市場情勢下以變應變。“經濟疲軟、需求放緩、電商沖擊”等主張能不能成為關店潮的根本原因,要看關店潮開始形成時服裝企業自身情況與市場環境的變化狀態,是因為時代的發展形成了服裝企業沒有及時跟進,沒有就人才物產供銷等方面做出變革,還是因為市場形成了必然淘汰傳統服裝店的環境?這些根源的探析是解開關店潮謎底的關鍵。
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告訴我們,“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這是確保事情做成的基礎,在傳統服裝企業中是否做到了呢?在筆者所接觸的大量服裝企業中,許多都在沿用著十年前的團隊,或者沿用著十年前經營團隊留下的方法,以及今天在招聘人才的服裝企業也大都以多少年“同業經驗”為前提,許孫鑫認為這就是服裝業關店潮形成的人才與團隊因素。自從互聯網的運用在中國企業與家庭普及后,許多服裝企業沒有啟用互聯網專業人才,企業網站也不能成為招商推廣、品牌宣傳的有力工具,對網店經營許多服裝企業至今沒有涉及,甚至有些企業還推出如何杜絕網絡銷售的政策。當移動互聯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與學習以及工作的習慣后,傳統服裝企業也沒有組建相應的技術性團隊,無法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傳統服裝店宣傳與攬客服務。很顯然,傳統服裝企業在這場關店潮的浩劫中是被動挨打的對象,是因為企業沒有相應的新型人才團隊去適應時代的發展所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局。當時代的發展使傳統經驗變得一文不值的時候,傳統服裝企業依舊在憑經驗用人,能不把服裝店做倒嗎?
除了傳統服裝企業的人才與團隊滯后的因素外,傳統服裝企業的經營戰略老化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如傳統服裝企業的產品模式老化,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帶來了信息傳遞的快速和信息的海量傳播,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根本的改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和傳統服裝企業力推“爆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消費者都不喜歡走在街頭看到很多人穿著和自己一樣的衣服,而傳統服裝企業卻希望滿城盡是我的“爆款”。在產品價格上傳統服裝企業總是充分考慮產品的單價,計算著賺消費者多少錢,因而要考慮到足夠的利潤空間,這對與少數的高端產品而言是可行的,而對于大眾市場的消費品來說就失去的競爭力,因為大眾市場很難賺到消費者的錢,而很容易賺到市場的錢,即只有價格越接近成本的服裝企業才能贏得越大的市場份額。傳統服裝店總是充分考慮選址的重要性,在鬧市區、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開店,因為傳統服裝店是被動迎客,因而也被稱為“坐商”。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后,消費者購買衣服不僅可以網店里進行,在線下的傳統服裝店里購買衣服也不再是傳統的做法,而是上網先了解所需要的產品在哪里?現代企業總是在迎合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在移動互聯的設備終端使用者手里,“分類”與“附近”就是消費者線下購物的指南針,但傳統服裝店卻沒能做到線上的攬客而被消費者遺忘。
關店潮給傳統服裝企業帶來的后果是很致命的,因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是今后服裝企業的必由之路,在凸顯個性化需求的服裝店里,不僅產品的色彩與款式變得更加豐富,而最大的不同還在于單品數量的稀有化,一款產品在一個小城市只能賣兩三件,在中等城市只能賣十件八件,在這樣的個性化產品體系中,服裝企業就得依靠龐大的服裝店連鎖店系統來實現總量的增加,因而個性化需求時代的來臨就促成了傳統服裝業寡頭的形成,沒有龐大的分銷能力和龐大的生產能力,就無法實現對消費者個性化的滿足。在這場持續數年的關店潮中,許多小微服裝企業已經謝幕退出市場,而上規模的企業也傷痕累累關店還在持續進行中。當我們分析完市場環境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后,關店潮的原因和環境條件就不再是模糊不清,傳統服裝企業是該繼續把服裝店關閉,還是去改變商業模式適應市場的變化,這就不再是什么艱難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