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和工業4.0背景下,工業化服裝定制成為服裝企業轉型的方向之一。雖然同為服裝定制,但是工業化服裝定制與之前裁縫式一對一的定制模式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據中國服裝協會產業部副主任杜巖冰介紹,工業化服裝定制指的是既可以享受到工業化的低成本優勢,又可以提供定制服務和體驗的定制業務。
近日,繼紅領服飾、希努爾等企業后,報喜鳥也在大力探索定制業務發展。7月15日晚,報喜鳥宣布增資上海樂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完成后,持有樂裁網絡30%股權。同之前增資吉姆兄弟一樣,報喜鳥此次投資仍是為了推進其私人量體定制業務的發展,以盡快打造私人量體定制業務生態圈。而私人量體定制業務生態圈的建立,是報喜鳥發展自己的私人訂制業務的重要一環。
就服裝私人訂制業務來說,以報喜鳥為代表的企業可以說已經開始了從供應鏈、量體裁衣、生產線到渠道的全產業鏈布局。據了解,報喜鳥已經開始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報喜鳥提供的資料顯示,未來工廠的建造,通過工業4.0智能化生產,克服了服裝個性化生產品質和生產效率降低的瓶頸,可以實現服裝定制的最高生產目標。
報喜鳥工作人員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喜鳥做的是高級定制,而量體技術的發展、生產線的改造讓其全定制產品步入了工業化、智能化。此外,希努爾、大楊創世、杉杉等其他企業也都在發展高端定制市場,推動私人訂制的信息化、智能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保證提供定制服務和體驗。
據了解,與報喜鳥所采用的高端定制不同,目前服裝行業中還存在另一種新的定制模式,即依托工業流水線實現的多款式、小批量,價格相對低廉的平價定制,這一模式主要是紅領服飾在操作,在業內被稱為“紅領模式”。該模式包括數字化大工業3D打印模式和跨境電子商務C2M+O2O直銷模式,分別從設計、生產、銷售三個方面實現定制業務的規模化。
傳統高端定制業務的流水線生產以及紅領全新定制模式的出現,無不標志著我國服裝定制已經進入工業化,開始從量體、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條上發生質的變化。對傳統服裝企業來說,定制模式能夠解決令行業頭疼的庫存問題。杜巖冰表示,服裝定制已經成為眾多企業轉型的方向之一。
不過,在工業化服裝定制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不斷出現,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整個行業標準和規范的缺失。杜巖冰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國內出現了以紅領為代表的工業化定制,為迎合行業需求,協會正在制定《服裝定制通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來促進行業發展。
他認為,其實定制發展歷史很悠久,從有服裝開始就有了,一開始可能就是自給自足,后來有了分工之后就產生了裁縫和裁縫店。從階級分化之后,就專門向貴族和特權階層提供該服務。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化生活方式的流行,尤其是技術進步和消費方式之間的促進,使大規模定制成為一種可能。也是時候制定一個行業標準,來促進行業發展,更好地保證消費者權益了。
至于在《規范》制定中遇到的問題,他表示,一提到定制和高級定制,首先想到的是奢侈品的概念,這是目前最大的困惑。
據他透露,目前《規范》的初稿快出來了,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