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悉影視作品里神奇的“穿越”故事,但曲折神奇的故事里也有符合客觀真實的一面,如古代人穿越到了現代就是到了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在這個未知世界里的古代人只能用其古代的行為方式應對現代人和事,由此產生種種讓現代人爆笑而又使古代人莫名其妙的故事情節,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古代人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
上述閑話實際上跟筆者近期走訪多家服裝企業的感想有關,在服裝界朋友的引薦下有機會去服裝廠家走訪,一些服裝廠的規模的確讓人佩服其上規模了,但相比于龐大氣派的廠區、寬敞的生產車間和產品倉庫,辦公場所在許多服裝廠里就顯得次要和簡陋得多,而去考察服裝廠的機構設置后就會有種穿越到過去的感覺,感覺服裝廠家是過去近20年前的服裝廠家,自己則從服裝廠家的大門里面穿越到過去20年,因為絕大多數服裝廠家沒有設置跟現代科技相關的部門,網絡在傳統服裝企業里根本不是渠道和工具,因而企業里也就沒有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
在與服裝廠家的經營者們交流時發現,有些服裝企業如今意識到互聯網時代自己的確落伍了,早期對互聯網不屑一顧,總不相信互聯網會對服裝企業的經營產生多大的影響,更不相信互聯網會改變服裝企業的命運,所以一直沒有去重視互聯網方面人才與技術,等到今天感覺到網盲的痛時已經失去機會了。有些傳統服裝企業至今仍不太理會互聯網,在服裝企業的人才招聘條件中,“三、五年以上行業經驗”這句話被廣泛認可,此類企業認為行業經歷時間越長就越能讓企業少交學費,只可惜這類資歷與經驗豐富的行業老員工,幾乎又是互聯網時代的網盲,企業用了“經驗豐富”的員工組成的團隊,使企業陷入傳統的泥潭中無法自拔。還有一些傳統服裝企業敢于“挑戰”互聯網,如某個童裝廠家就向加盟商承諾“產品絕不會在網絡上銷售”,此舉雖然暫時還得到一些同樣是網盲的加盟商的歡迎,但市場份額卻在固執的堅持中逐漸變少。在服裝企業的銷售終端,沒有關店的幾乎只靠較為低廉的店租和一批不會上網的老年客戶支撐著,服裝店還是十幾年前的模式,毫無現代科技的任何含量在里面,沒有科技產品的配套,沒有線上攬客的做法。
互聯網的普及運用使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們的生活、工作無不受到顛覆式或說斷崖式的改變,如今的市場環境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已于十多年前產生了與世隔絕般的不同,在互聯網成為企業的渠道和工具時,傳統企業依舊在沿用著三年五年行業經驗,還堅持著“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傳統觀念,結果無疑是讓競爭對手們快速超越自己。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經驗真的會害死企業,數年前筆者出任服裝公司總經理時,就是絲毫沒有行業經驗,只是用了沒有經驗的局外人的眼光,設計出了顛覆傳統的全新商業模式,讓旗艦店業績實現倍增,讓加盟商蜂擁而至,把一家僅有3家店的小微服裝企業快速做成有近200家加盟店的區域老大。如果筆者擁有五年以上的行業經驗,也就不可能有完全外行的做法讓傳統企業有了新機。
如今企業里沒有網絡部、電商部等機構設置,沒有搜索引擎推廣人員、網絡商城推廣人員、程序員、美工、網絡編輯、競價專員,沒有App相關崗位人員,全是傳統行業經驗的團隊豈不把企業穿越到至少十年年前?
近年來服裝業電商隊伍快速壯大,但服裝電商幾乎都不是傳統服裝企業轉型,而是外行人介入服裝行業從電商開始。一些服裝廠家的電商部門業績雖然做得很好,但這些服裝廠家的電商部門還是依賴于線下品牌影響力帶來的紅利,而依靠電商部門推廣使企業轉型成功的就微乎其微了。
服裝業關店潮來襲后,輿論的觀點通常把話題指向“經濟下行、消費疲軟、電商沖擊”等方面,當我們深入行業去觀察傳統企業與互聯網時代形成的反差,我們就會發現另一個視角展示出傳統服裝企業更加真實的一面,在關店潮中死去的服裝企業,其死因無疑有人才與團隊老化的關鍵所在。許孫鑫認為,傳統服裝企業要存活下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用人經驗,在傳統經驗已被淘汰的互聯網時代,創新遠比經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