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河南服裝,沒有人比我更清楚。”談及河南服裝,李剛有自信的資本。
13年前,當李剛進入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時,協會只有3個人,全省服裝產值只有幾百億元,排名全國第13位。13年后的今天,協會已經有六七十名工作人員,全省服裝產值兩三千億元,排名全國第6位。
他見證了河南服裝產業規模由小變大的歷史,也親身參與了產業與協會互相推動的過程,對于河南服裝產業的未來,他信心滿滿:“還需要幾年的發展,但未來能做成萬億產業。”
【談價值】
哪個地方服裝產業好
經濟就發展得好
身為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把服裝行業的價值看得很重。
他說,服裝行業的市場容量大、產品彈性小、吸納就業多、帶動能力強,它不僅僅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時尚產業、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包括大量的科技元素。哪個地方的服裝產業發展得好,哪里的經濟發展得就好,哪里的地產業也受益。
他一口氣列舉了六七個例子。比如常熟。“常熟作為一個縣級市,GDP在2014年就達到了2000億元,財政收入380億元,它的GDP雖不及洛陽,但財政收入已經和洛陽差不多。”比如廣東的新塘鎮,就是靠牛仔褲撐起來的。比如鹽步鎮,靠著生產女生的內衣,一年就能有200億元的產值;再比如湖州市的織里鎮,就是靠著童裝發展起來的。“而我們這邊現在的產業集聚區,能做到100個億產值的,能有幾個?”
上述例子就發生在GDP排在河南之前的廣東、江蘇、浙江,正好在目前國內服裝產業前五大省當中,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和山東,這五大省的服裝產量占全國的80%。
【談影響】
電商沖擊了實體店
但沒沖擊生產型企業
河南的服裝行業,產量一年比一年大,走得一年比一年好。但從全國來看,服裝行業已進入一個危機的時代、變革的時代、整合的時代,企業面臨著來自“海陸空”的沖擊。
這句話是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濤說的,他說,ZARA、優衣庫等海外知名品牌已大舉進入河南市場,同時,國內沿海地區大批服裝企業因為庫存壓力而廉價傾銷,此外,電子商務的興起,讓虛擬商鋪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也無形中顛覆了整個服裝行業。
眾所周知,引領電商的第一個行業,正是服裝行業。李剛說,不可否認,電商沖擊了實體店鋪,但電商并沒有沖擊到我們的生產型企業。他解釋說,“比如一個消費者,在原來沒有電商的時候,假設她在實體店一季度只買一件衣服,但有了電商,她覺得便宜、便利,反而增加了購買數量。消費者總的需求增加了。”
數據方面也對此進行了印證。李剛說,“我們省現在每年服裝的產量增長都不低于10%。”
【談理念】
服裝企業
不是只有創品牌這一條路
河南服裝產業中最負盛名的無疑是鄭州女褲,所謂“中國女褲看鄭州”。但業內認為,鄭州女褲的品質不錯,品牌附加值卻不夠。
不過李剛有不一樣的視角:“我們希望企業創建大牌子,但更希望企業專注于提升制造水平和盈利能力。”在他看來,河南服裝業起步晚、底子薄,越往后,創品牌的難度越大,所有的品牌都是靠企業文化、產品文化、財富、技術和研發能力積累而來的,沒有這個積累,誰也成不了大品牌,“此外如果積累不夠,盲目進入中高端市場,也是駕馭不了的。”
“從整個產業的角度看,不是只有創品牌這一條路,通過提升加工制造能力,同樣可以提升我們的產業。像廣東,叫得響的品牌有多少?但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的企業多得很,它們的優勢就是加工制造能力,這些年一直都是全國第一,而且還能保持多年。”
他分析說:“一方面,普通的老百姓消費不起大牌子,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幾百萬的農村‘巧媳婦’,得先讓她們有活干。”
【談協會】
“永遠別指望
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李剛反復提到的“巧媳婦”,稱得上是服裝行業協會的得意之作。
2013年左右,河南的服裝產業越來越缺產業工人。為了摸清情況,找到辦法,李剛他們跑了河南省39個鄉鎮,400多個村莊,最后發現農村有600多萬的潛在產業工人。她們是“三無”的家庭婦女。丈夫外出打工后,她們“無奈地留守在農村,無聊地閑在家里,無助地承受著貧窮”。
李剛說,“這些當了母親的人其實最有愛心,最渴望有一個穩定工作,責任心最強。”于是協會就發起了“巧媳婦”工程,推動服裝產能下沉到勞動力來源地。
“巧媳婦”工程之外,服裝行業協會近年來還推出了“安家工程”“品質提升工程”“信用合作融資工程”和“新興市場拓展工程”等五大工程和“1+8戰略”;在協會建立“訂單調配中心”“產城規劃投資中心”“技術培訓中心”“企業家健康管理中心”等10大中心;舉辦“員工最佳待遇企業評選”“鄭州女褲千人訪臺灣”“中原國際時尚盛典”“由23171條女褲拼成鼎字圖案創吉尼斯紀錄”等不同種類的活動。
李剛說,協會發展的根本是要做事,要做有影響力的活動,“我剛到協會的時候,就提出協會要炒(作)行業,樹品牌,(營)造環境,贏(好的扶持)政策。我們要打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年輕化的協會,協會的人要懂經濟,協會要成為行業發展的智庫。”
名聲在外后,協會常常受邀講心得。李剛說:“把協會做好,不是講了多少、聽了多少,而是愿不愿意主動去做,對于一個裝睡的人,你永遠別指望能叫醒他。”
【談發展】
“河南服裝能做成萬億產業”
李剛透露,從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他知道的服裝企業“跑路”了七八家,基本都是因為涉及投資擔保,“企業有了一些積累之后,不在研發上投入,不在品質上提升,也不在廣告上投錢,反而去做投資擔保,去報復性、炫耀性地消費。比如一個企業老板,穿了一件杰尼亞來我辦公室,跟我說,你看看我這件衣服怎么樣,兩萬多塊……我覺得他這樣并不好。”
此外他還注意到,目前河南1.8萬家左右的服裝企業,走出去投資的,或者向服裝行業之外投資的,還并不多,“還不具備到處擴張的實力,離開服裝,能力還有限。”
但李剛仍然非常看好河南服裝產業的發展前景,“‘十一’五期間,我們的年產值規模是800億元,‘十二五’達到2400多億元,增長了兩倍。從目前看,河南的服裝產業還需要幾年的發展,但未來能做成萬億產業。”他分析,“如果一個‘巧媳婦’創造30萬元的年產值,那我們的服裝行業再吸納300萬‘巧媳婦’就業,能增加的產值就是9000億元。”
在李剛看來,河南服裝產業當下最要緊的是積累管理經驗,提升管理水平;積累技術經驗,提升制造水平;提升企業信用,提高信用水平;積累接單經驗,提高營銷水平;積累資金實力,提高財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