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體育市場的發展,國際體育產業對于中國市場關注度的提升,以及13.7億的龐大人口,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中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可謂如日中天----國內的許多體育聯賽,比如CBA和中超聯賽,正在逐漸專業化;越來越多專業賽事在中國舉辦,比如北京成功申辦了2022年的冬奧會;很多國際隊伍、聯賽和賽事也紛紛啟動在中國籌辦賽事。
國家政策導向、資金投入以及媒體和科技的發展,都讓中國的體育產業獲得了蓬勃發展的契機。
即便是在這樣一個充滿發展機遇的市場中,我們仍然需要正視一些最基礎的問題:對體育賽事贊助創造以及品牌主的投資的價值進行精確衡量。當然,這一切還是要回到這個市場最核心的一些問題:1)崛起的中產階級;2)國家結構的方式;3)城市差異。
近期,尼爾森和Leaders一起發布了一系列聚焦中國體育產業的白皮書,對中國的這一新興產業進行了研究和展望。
運動迷檔案
尼爾森研究數據顯示,對運動感興趣的人口占城市人口將近六成(59%),總計達到4.32億人。其中男性占比達到61%,39%為女性。82%的運動迷年齡在26-45歲之間。超過30%的運動迷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上。
國民運動興趣呈現增長趨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受到中國消費者喜愛。其中,大家對足球的興趣在過去三年時間里增長穩健,熱愛體育的中國消費者占16-59歲城市人口的三成(31%)。
而籃球是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運動-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中國最頂尖的籃球聯賽,建立于1995年,而當時NBA(全美籃球聯賽)已經在國內電視轉播超過十年。
自行車運動的熱度近年也有所上升,原因一部分歸結于國家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之后不斷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投資,另一部分也得益于環法中國賽等自行車賽事在中國的陸續登場。
同時,賽車和綜合格斗的熱度也有所上漲。
活躍健身用戶的興起
研究顯示,三分之一(32%)的中國城市人口都有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中國消費者對于健身和保健也表現出持續增長的熱情。其中,接近半數受訪者(47%)選擇慢跑,而三年前這一比例僅為31%,23%的人選擇羽毛球,18%打籃球。
在2014年中國政府報告中,全民健身和健康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最受人關注的,就是在2025年之前,創造價值5萬億元的中國體育產業康上。其中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是希望能夠鼓勵超過5億國民參與到運動中去。
這一舉措促進了大量企業在運動設施上的投資,并且讓很多國內外的資本持有人加入到和中國公司的長期戰略合作中,想要在中國市場吸引數量龐大的中國體育消費者。
展望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發展
中國體育產業充滿了商機,但是一個事實是,這個市場也正在不斷的演變中。不論國內外,最成功的投資人和品牌商,將會是那些可以順勢而為,適應市場變化的。深入地理解中國的體育與商業的發展道路對于成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要站在國家的層面上俯瞰大局。
短期內,聚焦的重點依然會是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上,比如舉辦賽事、培訓、巡演、開創辦事處等。但是長期來說,當他們集合了商業發展勢頭,會期待中國投資人能夠看到更廣闊的機遇,主動出擊。在任何一個市場中,對粉絲行為和消費者習慣的細致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幫助投資人、品牌主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相關方釋放更高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