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的新疆伊犁,涼爽宜人。在距離中國西部最大公路口岸霍爾果斯約200公里的伊寧縣“江蘇南通輕紡產業園”(以下簡稱輕紡產業園)內的伊寧三潤服裝廠,艾孜古麗正熟練地縫制長褲。她或許沒有想到,一周后,由她經手的一條條長褲,將出現在日本市場上。
艾孜古麗所在的服裝廠為江蘇南通三潤企業投資興建,今年1月正式開工,目前,有500多位象艾孜古麗一樣的工人工作在縫制、挑線、熨燙等流水線上。
一年前,艾孜古麗還是一位閑在家里的農民,只是幫著父母做點家務。今年年初,經過技能培訓,她從一位農民成為產業工人,每天坐在縫紉機前工作8小時,可得到1500元(人民幣,下同)的月薪。如今,她已習慣了工廠的節奏,“如果再回到家里,就不適應了。”
“這里年輕的工人資源是最大的吸引力。”伊寧三潤公司的總經理蔡榮明來自南通,他曾有疑慮,當地工人能不能適應工廠化的嚴格管理,生產出的產品能否符合質量要求。他說,從目前大半年運營的實際情況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
輕紡產業園不僅吸引了中國“輕紡之鄉”江蘇南通的企業來此興業,也成為中國最大的箱包產銷集散中心河北白溝企業家產業轉移之地。
王興華在河北白溝主要生產銷售皮手套、羊呢手套,三個月前,將生產車間搬到了伊犁。他來到輕紡產業園不到一個月,就工人到位,開工生產,這讓同行很詫異,也前來考察,“沒成想,也都留下來了,近日完成注冊。”他們的產品主要出口哈薩克斯坦和歐洲。
近日,記者在輕紡產業園采訪時,他們表示,“新疆的產業政策好,勞動力容易找到。”王興華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南通援疆指揮部幫他們招聘工人,還幫他們將工人穩定下來,這一點打動了他們。“園區提供了食堂,我們就不需要考慮工人吃飯的問題。這里毗鄰中亞和歐洲,我們出口很方便。”
為什么輕紡產業園有如此吸引力?伊寧縣委副書記、江蘇南通援疆指揮部總指揮張華稱,他給投資商就說兩句話:新疆的政策,南通的服務。
2014年,新疆設立20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基金,推出企業增值稅全部用于產業發展、低電價、出疆運輸補貼、貸款貼息、社保補貼等10大措施。南通是中國的“輕紡之鄉”,是世界第三大國際家紡中心。去年交易額為250億元,占據了全國市場的60%。張華說,他們有技術、設備、訂單的優勢,但也有“痛點”,用地緊張,勞動力愈發短缺。這正是新疆的優勢。
“企業來了要留得住”,張華已經把穩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為此,他深入調研,總結了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的20項具體措施。
去年到南通三潤學習的工人阿依古麗,現在已升任組長。她曾是被派去學習的30位當地工人中的一位,她們在南通的表現,打消了三潤對伊犁工人素質的疑慮。阿依古麗坦言,南通的工人很拼,“我們的拼勁要差些。”她說,“現在,廠里對每個班組都有考核,有壓力,也有信心。”
據介紹,目前,輕紡產業園已開工企業8家,為當地提供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輕紡產業園二期正在建設,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織造產業園預計2019年竣工。屆時,將形成服裝、紡織、織布全產業鏈,到2020年,可解決當地約4萬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