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機器跳針時一定要了解機器線跡成縫條件,這對維修是十分有益處的。另外,維修時應遵循先簡后繁的原則,以免對機器造成新的傷害。跳針故障的檢查順序如下:
(1)針裝的是否正確。
(2)穿線是否正確,有無漏穿、多穿、錯穿過線孔。
(3)夾線器的張力是否過緊。
(4)根據跳針線跡,判斷是哪根針與勾線機構發生故障。
①如線跡的反面發生一針跳針,可以判斷是機針未能插入下彎針三角線環。
②如線跡的反面發生連續兩針跳針,可判斷是彎針尖未能勾入機針線環。
③如線跡的反面發生連續兩針以上跳針,可以判斷是機針與下彎針同步時間發生變化。
下面是機針與下彎針、上勾線器、挑線凸輪位置進行調整的說明。
針線過線器的調整
針線挑線器1在最下邊位置時,旋松螺釘6和螺釘7,將針線過線器2和過線器3的頂端調到針線挑線器1線孔a的中心,然后擰緊螺釘6和螺釘7。旋松螺釘8和螺釘9將針線過線器4和過線器5的頂端調到比針線挑線器2和過線器3的頂端高出1毫米,然后擰緊螺釘8和螺釘9。
(1)如果將針線過線器(2、3、4、5 )向上移動,針的線環變大。
(2)如果將針線過線器(2、3、4、5)向下移動,針的線環變小,為了得到理想的針線線環,將針線過線器(2、3、4、5)上下移動調節。
注意:在縫制彈性較大、質地緊密的布料和網狀彈性面料時,應將過線器向上移,增大線環(或叫“線泡”)。因為縫制彈性較大、質地緊密面料時面料容易跟著針上下波動,容易使線環變形和過小而發生跳針,可使用小號機針和小孔針板解決。在縫制網狀彈性面料時,由于針線失去布料的有利摩擦,線環也容易變形和過小而發生跳針,因根據縫制面料的特性靈活調整線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