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形勢持續低迷,中小企業感受到的“寒意”越加強烈。不過,不少外貿電商的日子倒是過得紅紅火火。
商務部門此前發布的2010~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外貿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0.6%的增長率,表現出企穩向好的勢頭。這表明,越來越多具有開拓精神的中國中小企業正在利用電子商務模式發展出口業務,從而在整體不利的傳統外貿環境中實現逆勢增長。
而根據阿里巴巴國際業務事業群日前對1000家外貿企業抽樣調查顯示:與去年相比,來自阿拉伯、非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外貿訂單量增長顯著,而曾經的歐美主流市場則下滑嚴重。這意味著,新興國家已經成為拉動外貿電子商務的引擎。
廣州昊王皮具是一家專業生產拉桿箱外貿企業,主要利用電子商務渠道開展外貿業務,目前企業80%訂單都來自阿里國際業務平臺。
該企業負責人吳書星訴筆者,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歐美國家的購買能力下滑,但是由于俄羅斯、利比亞、巴西等新興國家的訂單飛速增長,公司總業績相比去年,仍然保持了100%的增長,預計今年總銷售額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
對于這一外貿趨勢,主營3C電子的深圳聯科有著更強烈的感觸。公司負責人婁珂向筆者透露,2011年,歐美國家與新興國家的訂單比例大致上為1:1,而今年這個比例已經變化為7:3。“今年俄羅斯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客戶之一,巴西等南美國家的外貿需求也有井噴式的增長。”
近日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也反應了新興市場的巨大潛力:今年前三季度,中歐雙邊貿易總值4109.9億美元,下降2.7%。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661.7億和654.2億美元,分別增長14.2%和5%。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2888.7億美元,增長8.1%。
對此,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經濟體迅速崛起,其購買力增長顯著,新興國家的貿易需求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有很強的互補性,將有助于緩解中國過度依賴歐美傳統市場導致的貿易失衡。
與此同時,新興國家的電子商務發展也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貿易商通過電子商務采購。國內中小企業應抓住時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開拓新興國家的業務。
事實上,中國外貿在新興市場具有廣闊的拓展空間。阿里國際業務事業群方面介紹,目前巴西對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量龐大;非洲存在缺電的現狀,對于應急燈、節能燈等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電子元器件產品則在印度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東地區市場則對五金產品、家居用品及禮品的需求量高漲。這對于中國外貿企業來說都是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