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足不出戶你就能買到各種商品,從食品、服裝,到家具、建材,甚至是汽車、房產這樣的大件……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伴隨“網宅”時代的全面來臨,龐大的“懶人經濟”給電商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周一上午,上海白領徐廣語剛到辦公室就收到一單快遞,是上周末在淘寶買的東西到貨了。
上海白領徐廣語:這單是今天上午到的,我老婆懷孕了,給她買的孕婦裝,這一單好像只有69塊錢,比較便宜。
徐廣語和太太是一對普通的80后小夫妻,兩人共用一個淘寶賬號。2007年注冊至今,他倆已經是五顆心的會員了。他的太太喜歡在網上買各種衣服和零食,而小徐也經常會買買游戲碟,給家人選購保健品,甚至會在網上買明星演唱會的門票,連平常用的手機充值卡都是網購的。
上海白領徐廣語:我們家網絡利用率蠻高的,對于我們來了,除了在外面一些餐飲消費,其他消費基本都是在網上形成的,大約每個月兩三千塊錢左右。
伴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5.88萬億的電子商務交易額中,網絡銷售就達到了7800億元,今年上半年僅網上購物的用戶就達到2.1億人。對消費者來說,價格和便利是選擇網購的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比如說,前一段時間徐光語家裝修新房,彩電、冰箱、空調等大家電都全部是從網上選購的,不僅比實體店便宜不少,而且都是送貨上門,省去了不少麻煩。
上海白領徐廣語:一方面是價格,因為成本低嘛,價格比實體店便宜很多。另一方面是給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除了衣服以外,像食品、家電不需要我們跑到實體店去,這樣給我們省下很多時間。
與此同時,“網宅”也成為當代年輕人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生活方式。年輕的都市白領平時工作都比較忙,空閑時間他們更喜歡“宅”在家里休息,用網購來解決吃穿住行的問題,上門的訪客則多是攜著大小包裹的快遞員。
上海白領徐廣語:不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去超市,然后買一些必須用的東西的時間相比有網絡之前會大大減少。
上海韻達快遞閔行公司經理俞蒙生:以前我們都是做的商業客戶,就是一般的工廠、公司、寫字樓,它們的這些業務。06年淘寶慢慢起來以后,它對B2C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現在一個網點(一天)的量差不都就有萬把單。
為了滿足“網宅”一族的消費需求,電商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元化。一方面,淘寶等大型購物平臺和京東、1號店等網絡零售商正不斷擴展產品線,吸引越來越多線下品牌進駐網上商城,打造一體化的生活服務平臺。另一方面,食品、服裝、家電、化妝品、圖書等細分的行業類購物網站不斷涌現,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選擇;此外,蘇寧等一批實體連鎖企業也相繼涉水電子商務,希望“兩條腿走路”,拓寬銷售渠道。
上海白領徐廣語:原來只有淘寶,信譽程度還不是很高,要翻閱大量賣家評價,要有自己的判斷,有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現在包括蘇寧京東這些比較有信譽的商家出來以后,比較貴重的大型的商品,我們會選擇在京東或者蘇寧這些比較大的B2C網站上進行購物。
而隨著3G網絡的普及,“懶人經濟”開始從電腦向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延伸,這也是近年來呈現出來的新趨勢。淘寶、京東、騰訊、凡客誠品等都已開發并大力推廣其手機客戶端,布局移動電子商務。1號店更首創“虛擬超市”模式,在公交、地鐵站設置虛擬“貨架”,人們用手機拍下商品二維碼就能進行采購,拇指輕點完成操作,更加符合“懶人”需求。業界預計,未來移動支付將成為中國主流的支付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