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4日開始預熱、在8月15日開始正式打響,到如今僅僅十天時間后即偃旗息鼓,“8·15電商價格戰”以一種滑稽的結局收場:“價格戰”發起方刪除降價微博,產品價格悄然回調。而總結這一場“速戰速決”的價格戰,是“京東挑戰獲勝”還是“蘇寧抗敵成功”的議論并不是重點,價格戰帶來的影響卻遠比價格一時的高低要更為深遠。
落幕
口水仗暫停產品銷價回升
“微博是劉強東發動電商價格戰的一個前哨站,什么時候劉強東微博安靜了,電商領域就可以透口氣了。”某電商業內人士在談到價格戰時,認為關注劉強東的微博是一個很好判斷電商行業熱鬧程度的辦法。而據南方日報記者觀察,與劉強東8月14日宣布將會“開打”大家電價格戰,隨后連發多條微博“煽風點火”相比,上周五刪除了“將價格戰延續至全品類”微博的劉強東,在微博上似乎進入“停戰”狀態,與劉強東刪除微博幾乎同步的是,“電商價格戰”開始逐漸落下了帷幕。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電商價格戰已暫時告一段落:“因為這是非理性的價格戰,不能長久。”而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雖然在微博中宣稱價格戰“不是誰說結束就結束”的,但是也并沒有更多實際“戰術”的提出。
雖然包括蘇寧、國美和易迅等“8·15電商價格戰”參戰方并不情愿就此罷休,但是實際銷售層面也已經“偃旗息鼓”。南方日報記者登錄蘇寧易購和易迅網發現,網站中主要推廣位置已經不見“價格戰”相關的宣傳,促銷的重點已經趨于常規的態勢。而據包括一淘、網易有道購物助手等的第三方比較網站的數據顯示,包括大家電在內的多數商品價格已經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一淘網數據分析師陳航稱,“比如夏普電視,它原來在京東的價格是9500元左右,在14日價格漲到了1.5萬元,15日拉到9000元,持續了兩天,17日重新漲回去。這種情況在蘇寧、國美都有存在。”
顛覆
植入大家電的網購概念
劉強東發起的價格戰,選擇了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大家電。對于許多消費者而言,或許習慣了3C產品的網購、接受了快消品的網購甚至嘗試了奢侈品的網購,但是對于大家電領域,線下的優勢還是頗為明顯。但是隨著網購聲勢的不斷壯大,趨勢也在逐步的轉變,根據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家電連鎖賣場銷售全面衰退,其中空調下降32%、平板電視下降27.9%、洗衣機下降18.4%、冰箱下降21%、熱水器下降8.9%等等,而這些產品的線上銷售額卻大幅增長,如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線上銷售額分別增長261%、166%、138%。
把線上的價格戰蔓延到線下,無疑成為了大家電網購時代的一個爆發點。據記者觀察,本次“8·15電商價格戰”的一個“顯著的特點”,無疑是劉強東將關鍵節點設在了線下銷售模式,用大家電線上銷售的價格以及服務的長處對決了蘇寧和國美等的線下銷售的短處,著名互聯網人士程苓峰對此就評價道:“京東要把蘇寧擅長的二、三線城市的線下市場都卷入到線上比價體系里來,然后拼線上的能力和沒有門店的供應鏈能力。”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蘇寧易購網上商城在價格戰當天便出現網站打不開的情況,讓蘇寧尷尬不已的同時,也給了蘇寧吸取教訓重新更快成長的機遇。而不少在“電商價格戰”中購買了大家電的消費者也表示,網購大家電在實際的配送、安裝和售后方面,與線下實體店的購買也基本相似,網購大家電從消費者層面上已經獲得了超越線下實體店的購買體驗。
金融專家郎咸平對“電商價格戰”如此評價,“這場大戰最值得關注的重點不是降了多少價格,而是雙方展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精彩之極的產業鏈高效整合大戰。”記者從家電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長久以來大家電的銷售作為傳統渠道的主要利潤來源,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廠商、代理商和渠道商在其中各自擔任了互相制衡的角色,固守的商業模式不僅讓廠商遠離消費者,也讓產業鏈缺乏“生機活力”。
隨著電商們聲勢浩大地“插足”大家電領域,傳統的產業鏈也遭到了顛覆,無論是京東商城還是蘇寧都希望將戰場擺在線上的態度,也體現了大家電的網購已經不再是消費者的“一廂情愿”。
加速
商業模式向“電商”時代邁進
“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測試戰’,是京東和蘇寧對各自的高流量沖擊力、物流承受力、制造商供應鏈、資本關系等能力的全面測試。這僅僅是一場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內雙方共同發動的戰役,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決勝時刻。最終,各方都將以自己的方式宣布勝利,其最重要的戰果是,消費者習慣的決定性轉移。”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如此評價價格戰對中國消費者所帶來的改變,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徐小平更是大膽預測“京東發起的這場戰爭,意味著中國商業正式進入電商時代。”
電子商務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扶持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而國家的政策扶持也有力促進B2C產業鏈的整合,物流配套工程將進一步得到促進。隨著電子商務的大環境已日趨成熟,網購規模已經在持續增長。物聯網、云計算等更是推動了B2C產業鏈的加速整合。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為2683.7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17.6%,較去年同期增長51.6%。
有專家指出,通過一波又一波的電商價格戰,被吸引了眼球的消費者,其消費習慣已經發生決定性轉移,網購已經逐漸成為了消費的主流模式。來自易觀的最新數據表明,“電商價格戰”前后對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網上商城的流量形成了巨大的拉動。
網購規模的持續增長,反映了消費者習慣的決定性轉移,也標志著中國商業社會正快速向電商時代“進化”。電商業內人士也樂觀地預計,隨著80、90后等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網購將越發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從網購3C產品開始,網購大家電,甚至網購汽車、房產都將隨著一場又一場的“電商價格戰”而成為下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