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互聯網行業似乎一直存在著一個“洗牌怪圈”,一種新的互聯網企業形式往往都會經歷一個從萌芽到瘋狂增長,再度行業洗牌,之后剩下較強者的過程,例如團購網站,而這次“淘汰”的對象則是奢侈品網站。
近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12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電商市場規模逐年遞增,截至2012年上半年,奢侈品網購市場規模達135億元,是2009年28.6億元的5倍。
然而眼下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并未讓奢侈品電商如沐春風,反而讓經營者感到絲絲寒意。受困于一直無法拿到品牌授權,產品真假難辨,在高速擴張之后,近日包括走秀網、佳品網、唯品會等在內的一批主流奢侈品網站,都被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等負面消息圍困,一些網站甚至開始裁員來渡過難關。一時間,奢侈品電商是否走入了“衰退期”成為外界的疑問。
癥狀:只叫好不叫座
從2009年奢侈品電商開始引入中國,2年多時間里,國內奢侈品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不僅垂直的B2C奢侈品網站紛紛亮相,而且一些大型的電商、門戶網站也進入奢侈品行業,開通旗下的奢侈品頻道,或是注資奢侈品網站。唯品會、走秀網、佳品網、第五大道、網易尚品、新浪奢侈品頻道、京東奢侈品……一系列名字進入了大家的眼簾。
雖然國內奢侈品網購市場規模短短時間里就擴大了5倍,但怪異的是,在這樣火熱的市場背景下,國內奢侈品電商卻依舊在虧損。根據國內唯一一家上市的奢侈品電商網站唯品會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其凈營收同比增長233.5%,達1.353億美元,但凈虧損達580萬美元,2倍的營收增長下依舊虧損。
“原來我們認為300%至500%的銷售增速是必須的,現在看來這種預期過于激進。”走秀網CEO紀文泓最近很煩惱。他表示,因為去年奢侈品電商行業發展迅速,很多網站都對市場的走向預期過高,多數都進行了領先于自身需求的投入,更給了奢侈品電商們巨大的資金壓力。
對于近期走秀網傳出的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倒閉等負面信息,雖然紀文泓表示走秀網是“躺著中槍”,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但也坦陳網站正面對挑戰。
相對于走秀網,其他奢侈品電商的處境更加艱難。從今年年初開始,佳品網,唯品會先后傳出大面積裁員的信息,網易旗下的網易尚品、新浪旗下的新浪奢侈品和耀點100更是宣告關閉。
根據投中集團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除唯品會上市融資之外、國內奢侈品電商成功融資者鳳毛麟角。在持續虧損狀態下,資金鏈正岌岌可危。
原罪:進貨渠道成硬傷
從國內奢侈品網站發展之初,出售假貨、沒有品牌授權、沒有售后保障的問題就從未得到解決。今年6月,愛馬仕CEO在接受外媒采訪時稱,“80%在互聯網上以愛馬仕之名售賣的商品都是假貨”。天梭中國也公開表示,從未授權任何網絡經銷商。
“事實上,奢侈品電商的貨源渠道問題早已是頑疾,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奢侈品銷售的主要貨源基本上都是靠“海外代購”模式,只不過與個人不同,他們依靠的是國外的品牌代理商,因而更具規模性。但沒有品牌授權,而且為了令商品有價格優勢,國外折扣店、海外零售商成為貨源首選。而通過這樣的貨源渠道,雖然奢侈品成了“白菜價”,但質量與售后服務卻難以保證。
除此以外,部分奢侈品電商為了爭搶用戶而進行的“割肉式”營銷,也給行業發展埋下了隱患。因為銷售價低于入貨價,部分商家只能通過銷售部分假貨來收支平衡。而這導致最終結果是國內消費者對奢侈品電商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奢侈品行業資深人士楊馨芳表示,雖然奢侈品在國內有著很大的市場,但有部分網站的路走錯了。“不同于普通商品,奢侈品本身的利潤空間大,奢侈品在線銷售是講求質,而不是純粹求量。單純地拼價格擴大規模,是百害而無一利。”她說。
診斷:不能靠“山寨”
一邊是爆發增長的統計報告數字,一邊是網站不斷關閉的哀鳴。“洗牌怪圈”逼近之下,奢侈品電商出路何在?
“國內奢侈品網站要想走出怪圈,除了解決貨源上的問題,還要有自己的特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周婷表示,奢侈品從商業角度而言,一直是一個小眾市場,然而現在國內電商卻想通過低價把它大眾化,導致了質量、售后服務上的種種弊病,商業思維就有問題。同時一味模仿國外的電商網站和盈利模式,也使得自己毫無特色可言。
她表示,國內奢侈品網站要想走出“洗牌怪圈”,除了強化貨源渠道,改變低價策略外,還應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塑造自己的網站特色,從而提高受眾質量和黏性。“成功的國際奢侈品電商的公司策略、運營模式、核心價值等等,都圍繞著創意,在奢侈品電子商務領域,在高附加值的產品面前,并不存‘山寨式青出于藍’的法則,要么創造自己獨特的創意與價值;要么遭遇對手的圍剿包抄,直接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