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服裝生意最怕的就是人氣不夠。”中天步行街某品牌服裝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據了解中天步行街最初是在興安街和南馬路商城的雙重帶動下發展起來的。后來吉品街整改,市民對此條商業街的依賴也大打折扣,加之,城區居住人口逐漸向南偏移,使得該商業街也漸失人氣,服裝店也跟著黯然失色,紛紛轉讓、出租。
過去10年,市民買衣服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去南馬路商城,要么去八大批發市場。現在,不僅振興路新興商業圈已經成規模發展,同時,各個社區都有了自己專有的區域商圈,而一些大型綜合體商城也在不斷搶占市場份額。“如果想進駐大型綜合體商城,單單是進場費就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曾經敗走中天步行街的服裝商戶葛先生看來,這條街早已不適合個體服裝商家生存,房租日漸高漲、利潤日漸萎縮。
求變 服務、質量、價格
幾年前,如果你在沿街擁有一個實體店,并且裝修不錯,月入數千是常事。但如今,高額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讓不少服裝經營者面臨困境,一些新手甚至賠本溜走。面對網上服裝店不斷“蠶食”實體服裝店的市場份額,令經營者更感到悲哀的是,不少服裝店、專柜,逐漸淪為網購一族的“試衣間”。“店里試衣網上買”的消費形態,直接沖擊了實體店的生意。眼下,一些實體服裝店經營者紛紛調整思路應對網上服裝店的沖擊。
在龍頭路附近經營一家服裝店的李女士,雖然涉足服裝產業時間不長,但生意做的可算風生水起。很顯然,該店所處的地段并不優越,不在核心路段不說,很多人逛街時根本就走不到這里,記者也是找了幾圈才找到這家小店。說起自己的生意經李女士一臉自豪:“我們現在主要做一些熟客生意了,每次店里來了新款式我都會發信息給老顧客,顧客生日還會有折扣,我還會給她們搭配服裝,這些心思都是琢磨出來的,不少新的年輕顧客都是老顧客介紹的。許多習慣逛街的人覺得眼見為實,萬一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還能索賠,不像互聯網那樣虛無縹緲,而且價格方面和網上價格相差不大。”
在青檀路附近某時尚女裝店里,記者看到,這里的服飾并不多,店主周女士在開實體店的同時,也在網上注冊自己的網店。網上服裝折扣低,但是看得見摸不著,消費者對面料質地、尺碼大小的判斷,只能連蒙帶猜。網店上標注實體店的地址,就會讓顧客感到更踏實。同時,本地的顧客從網上選購好商品后,還可以直接來實體店取貨,還能省下快遞費。網店的優勢,在于不擔心像實體店那樣造成貨品積壓,也不占用太多資金。網店的優勢,讓周女士很快嘗到了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