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2c這一業態中,由于購買方是普通消費者,所出售的商品五花八門而出現質量問題時多數商品不支持全國聯保,銷售方并不主動提供發票,從而導致了c2c交易一直游走在納稅的邊緣。
2012年,淘寶、天貓實現交易額突破萬億,其中天貓成交額大致為2000億元,保守估計淘寶交易額約為8000億元。如果不計算減免征稅的額度而粗略計算,以5%的額度征稅,淘寶上的商家一年下來將因此增加近400億元的稅收成本。
以0.8%-1.5%計,如果征稅,2012年淘寶商稅負為80億元至150億元。
事實或有偏差。數據顯示,一是目前94%的淘寶賣家年營業額在24萬元以下,大多不在征稅的范圍內,而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開始繳稅了。
根據現行稅法,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月銷售額兩萬以下免增值稅,如果月銷售額超過兩萬、年銷售額80萬元以下,按3%的簡易征收率來計算繳納增值稅。
年銷售額超過80萬元的網店應該主動向稅務機關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稅率為17%,但可以用進項稅抵扣,具體算法是銷項減去進項乘以17%的稅率。
刨去94%不需要交稅的淘寶用戶+已經在線下交稅的淘寶用戶,如果對電商征稅,稅額遠低于400億元,也遠低于80億元至150億元,只有極少數商家會增加成本。
受打擊的還有極少數貨源渠道不正規的店鋪,如果要征稅的話,他們首先得出具相關的發票,而一些店主很難做到這點。這類店鋪在淘寶上絕對數量極少。
二是大家電的毛利率不到5%,電腦是6%-7%,服裝的毛利率約是50%,鞋是20%多,毛利率相對較高,但單價較低,刨去人力、正常的運營開支折算下來,服裝、鞋子等品類的凈利潤僅在10%左右,所謂利潤“薄得像刀片”,如果再算上3%的稅,商家利潤就更薄了。
張萬剛認為,目前稅收的確重,但并不能因此妖魔化,現實中一些稅并不像網上傳言一樣離譜。
思辨電商征稅法
是否對電商實征稅,牽扯大佬們對于商業世界未來的角逐。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今年6份提案5份指向電商,其中包括建議b2c加強征稅。他在提案中稱,我國當下電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約一半交易量游離于法律監管之外,進而導致假冒產品充斥、侵權現象嚴重;同時,非注冊經營、非稅銷售等行為導致行業不公平競爭,正規注冊經營企業成本高企,劣幣驅逐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