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社會化電商概念在國內興起,一時間,資本熱捧,互聯網巨頭跟進。除了美麗說、蘑菇街、知美網、堆糖等獨立的社會化電商網站,淘寶網、當當網、凡客、開心網等電商網站和社交網站也紛紛涉足。有數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主打社會化電商概念的網站超過30家。
兩年后,被過度吹捧的的社會化電商開始歸于冷靜。由于市場容量有限、過度依賴上游等原因,社會化電商面臨發展瓶頸,出售、倒閉、創始人離職的案例開始出現。
6月14日,成立于2008年的化妝品導購平臺唯伊網公開宣布尋求整體出售;曾獲得A輪融資的迷尚網近日則已經停止運營;4月24日,現代傳播758萬元收購導購平臺LC風格網;今年3月份,傳知美網大規模裁員。除了美麗說、蘑菇街,其余社會化電商網站顯得不溫不火。
社會化電商并非沒有存在的價值。與淘寶圖書館式分類方式不同,美麗說、蘑菇街對風格進行梳理的方式對用戶有一定的價值;人們也會因為朋友的推薦而產生消費行為。此外,對于中小賣家來說,隨著電商內部流量越來越貴,社會化電商將成為他們的外部流量來源之一。
在國外,Pinterest已獲得25億美元估值。據ComScore數據,今年3月份Pinterest的訪問者達到了5330萬,網站流量比一年前上升了約一倍。但與之相比,美麗說、蘑菇街近半年Alexa排名沒有明顯變化。
為何美麗說、蘑菇街難以成為中國的Pinterest?
這與中國的電商格局相關。“社會化電商模式本身沒有問題。國外Pinterest證明,這是普遍的用戶需求。Pinterest同樣給很多電商帶去流量。但在中國,阿里一家吃掉了七八成的市場。”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微博)認為,中國的社會化電商很難變成獨立的平臺,因為一旦淘寶收口,將直接受到影響。
未來,中國的社會化電商將何去何從?
社會化電商遇到天花板
一位社會化電商創業者認為,導購是門好生意,但難成大器。
在中國,淘寶是社會化電商的生命線,行業內70%的流量導向了淘寶。但美麗說、蘑菇街們過早引起了淘寶的警覺。
淘寶的系列反應更是超出了社會化電商網站的預期。去年5月份,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曾在內部會議上發表了針對電商導購、返利類網站的幾點原則,稱不扶持上游導購網站繼續做大,阿里的流量入口應該是草原而不是森林。從2013年1月起,不再支持淘寶站內購物返現的淘寶客模式,而是只支持返積分、返實物、返優惠券等非現金方式。近期,阿里巴巴曾購買美麗說、蘑菇街百度關鍵詞,被認為攔截導購網站流量。